食荔支二首,并引(其二)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辞 一作:不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注释

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交界处,长达百余公里,峰峦四百多,风景秀丽,为岭南名山。
卢橘:橘的一种,因其色黑,故名(卢:黑色)。
但在东坡诗中指枇杷。
岭南:古代被称为南蛮之地,中原人士闻之生畏,不愿到广东来。
此句有三个版本。
本诗为“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全集》:“不妨长作岭南人。
”、《锦绣中华历代诗词选》:“总教长作岭南人”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罗浮山下四时春",表明在罗浮山脚下,春天的景色常年不衰,充满生机与活力。"卢橘杨梅次第新"则展示了一个季节更替的画面,每种果实都有其成熟的时节,呈现出自然界的轮回与丰富。

接下来的两句"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他每天吃着大量的荔枝,这种食物在古代被视为美味且难得,显示出诗人对当地生活的享受与满足。"不辞长作岭南人"表达了诗人愿意长久居住于此,不愿离开这片充满好山好水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生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纷争、享受简单生活乐趣的心境。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质朴而不失韵味,是一首表达诗人隐逸情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寄高令

满地春风扫落花,几番曾醉长官衙。

诗成锦绣开胸臆,论极冰霜绕齿牙。

别后与谁同把酒,客中无日不思家。

田园知有儿孙委,早晚扁舟到海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迁居,并引

前年家水东,回首夕阳丽。

去年家水西,湿面春雨细。

东西两无择,缘尽我辄逝。

今年复东徙,旧馆聊一憩。

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

长江在北户,雪浪舞吾砌。

青山满墙头,䰀鬌几云髻。

虽惭《抱朴子》,金鼎陋蝉蜕。

犹贤柳柳州,庙俎荐丹荔。

吾生本无待,俯仰了此世。

念念自成劫,尘尘各有际。

下观生物息,相吹等蚊蚋。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和陶桃花源,并引

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

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

欲知真一处,要使六用废。

桃源信不远,杖藜可小憩。

躬耕任地力,绝学抱天艺。

臂鸡有时鸣,尻驾无可税。

苓龟亦晨吸,杞狗或夜吠。

耘樵得甘芳,龁齧谢炮制。

子骥虽形隔,渊明已心诣。

高山不难越,浅水何足厉。

不如我仇池,高举复几岁。

从来一生死,近又等痴慧。

蒲涧安期境,罗浮稚川界。

梦往从之游,神交发吾蔽。

桃花满庭下,流水在户外。

却笑逃秦人,有畏非真契。

形式: 古风

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

春荑秋荚两须臾,神药人间果有无。

无鼻何由识薝卜,有花今始信菖蒲。

芳心未饱两蛱蝶,寒意知鸣几蟪蛄。

记取明年十二节,小儿休更籋霜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