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草春

瑶草春,杳容与,江南艳歌京西舞。

执心轻子都,信节冠秋胡。

议以腰支嫁,时论自有夫。

蝉鬓蛾眉明井底,燕裙赵袂萦辘轳。

李生闻之泪如绠,不忍回头看此井。

月中桂树落一枝,池上鵁鶄唳孤影。

露桃秾李自成溪,流水终天不向西。

翠帐绿窗寒寂寂,锦茵罗荐夜凄凄。

瑶草春,丹井远,别后相思意深浅。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天的瑶草在远方,她的美丽如同江南的艳歌和京城的舞蹈。
她的心轻盈如子都,诚信如秋胡的节操。
人们议论着以她的腰肢为聘礼,世间已有她的归属。
她如蝉鬓蛾眉般明亮,穿着燕子般的裙子,赵国的衣袖在井边摇曳。
李生听到这些,泪水如线垂落,不忍再看这口井。
月光下,桂花树落下一片枝叶,池塘上的鵁鶄孤独地鸣叫。
盛开的桃花李花汇成小溪,流水却永远向东。
绿色的帷帐和窗户透出寒意,锦被和垫褥在夜晚显得凄凉。
春天的瑶草,遥远的丹井,分别后思念之情深浅难测。

注释

瑶草:仙草。
杳:遥远。
容与:悠闲自在。
子都:古代美男子。
秋胡:守信之人。
腰支:女子的腰肢。
夫:丈夫。
蝉鬓:形容女子秀发。
蛾眉:细长的眉毛。
李生:虚构人物。
绠:绳索。
鵁鶄:水鸟。
孤影:孤独的身影。
流水终天不向西:流水东流不回头。
翠帐:绿色的帷帐。
锦茵罗荐:华丽的床铺。
相思:深深的思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景图,通过对自然美景和人事变迁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深沉的相思之情。诗中融合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孤独境况的感慨,展现了顾况在唐代文人中的高超艺术造诣。

首句“瑶草春,杳容与”便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意境,瑶草和杳(音义同“遥”,远大的意思)形容了一种春日悠长而又有些许淡远的情景。接着,“江南艳歌京西舞”则将视野拉宽至更广阔的地理范围,江南与京西的对比勾勒出一幅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图。

“执心轻子都,信节冠秋胡”中,“执心”表达了一种坚守和专注,而“轻子”则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情怀。诗人通过这些字眼暗示了自己对某些理想或情感的坚持。

至于“议以腰支嫁,时论自有夫”,这里所讨论的是婚姻和个人选择的问题,不仅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婚姻的看法,也流露出诗人对个人的独立抉择的理解。

接下来的“蝉鬓蛾眉明井底,燕裙赵袂萦辘轳”等句,则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的装扮和美丽,以及她们在生活中的活跃形象。这里,“蝉鬓蛾眉”形容的是女子精心的妆扮,而“燕裙赵袂”则是对服饰的赞美,透露出诗人对于这些细节的留意与欣赏。

然而,在诗人的叙述中,也不乏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感慨,如“李生闻之泪如织,不忍回头看此井”所表达的情感。这里的“李生”很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泪如织则形容了极度的悲伤和不舍。

随后,“月中桂树落一枝,池上鵁鶄唳孤影”等句,则以自然景物的变迁来映衬出诗人的内心世界。桂树落枝象征着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而“池上鵁鶄”则是对寂静夜晚的一种描绘,透露出一种孤独与静谧。

“露桃秾李自成溪,流水终天不向西”则是一幅自然景观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春天的丰饶和美丽。然而,这里也隐含着诗人对于时间流逝无法抗拒的心情。

最后,“翠帐绿窗寒寂寂,锦茵罗荐夜凄凄”则是对室内景物的一种描写,通过“翠帐”、“绿窗”的形容,以及“寒寂寂”和“夜凄凄”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在春夜中的孤独与清冷感受。

全诗以瑶草春为起点,以瑶草远作为结束,构建了一种环形结构,使读者仿佛经历了一场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诗人的相思之情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抒发。在这里,诗人不仅是对景物的描绘者,更是对内心世界深刻感受者的体现。

收录诗词(242)

顾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字:逋翁
  • 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
  • 籍贯:唐朝海盐

相关古诗词

题山顶寺

遥闻林下语,知是经行所。

日暮香风时,诸天散花雨。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语]韵

题元阳观旧读书房赠李范

此观十年游,此房千里宿。

还来旧窗下,更取君书读。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题卢道土房

秋砧响落木,共坐茅君家。

唯见两童子,门外汲井花。

空坛静白日,神鼎飞丹砂。

麈尾拂霜草,金铃摇霁霞。

上章尘世隔,看弈桐阴斜。

稽首问仙要,黄精堪饵花。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题琅邪上方

东晋王家在此溪,南朝树色隔窗低。

碑沈字灭昔人远,谷鸟犹向寒花啼。

形式: 古风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