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杜公碑,碑书功,高岸为谷谷作陵。
羊公碑,碑堕泪,茫茫泪枯碑不碎。碑不碎,由民心。
君不见古来贤达皆争名,羊公碑后碑俱泯。
此碑非金亦非石,碑之崇,崇以德。
这首诗《岘山碑》是清代诗人洪亮吉所作,通过对杜公碑与羊公碑的对比,表达了对道德与功绩的深刻思考。
首句“杜公碑,碑书功,高岸为谷谷作陵”,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杜公碑上记载的功绩之大,仿佛高山被削平成深谷,深谷又变成了山陵,以此突出功绩的深远影响。接着,“羊公碑,碑堕泪,茫茫泪枯碑不碎”则转向羊公碑,描述了人们在羊公碑前哀悼的情景,泪水如海,却无法将碑石摧毁,象征着人们对羊公品德的敬仰和怀念超越了物质的存在。
“碑不碎,由民心”一句点明了碑之所以不朽,并非因为其材质,而是因为民众的心中永远铭记着这些人物的美德与事迹。最后,“君不见古来贤达皆争名,羊公碑后碑俱泯”通过对比,指出自古以来许多追求名声的人,他们的碑文最终都被遗忘,只有像羊公这样以德行著称的人物,其碑文才能流传千古。
“此碑非金亦非石,碑之崇,崇以德”总结全诗,强调了道德品质对于一个人留名青史的重要性,而非仅仅依靠物质的财富或权力。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的碑文,深刻揭示了道德与功绩在历史长河中的价值与意义。
不详
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一字稚存,晚号更生居士。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前扬帆,后执柁,南人仓皇北人坐。
桡居前,楫居左,岸军愁呼水军卧。
城门开,降帆来,七万骑,全军回。
当时若听王浑指,北兵安得飞至此。
立人当立德,择子先择嫡。
宫门老臣三叹息,铜驼会见在荆棘,老奴亦言座可惜。
为官乎,为私乎,此座何不归桃符。
王与谢,挥麈尾。乐与卫,饶名理。
清谈亹亹从天来,洛中已建单于台。
雉短短,飞来入宫院,欲窃主权欺主闇。
昨日杀龙母,今日杀龙子。
可怜铜驼宫,化作荆与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