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折竹杂言

枯缠藤,重欹雪,渭曲逢,湘江别。

不是从来无本根,画工取势教摧折。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翻译

干枯的藤蔓缠绕着,厚积的雪压弯了枝条,在渭水河湾相遇,在湘江边离别。
并非它们从来就没有根基,只是画家为了构图的需要,故意描绘成仿佛被折断的样子。

注释

枯缠藤:干枯且缠绕在一起的藤蔓。
重欹雪:厚重的雪使得(树枝)倾斜。
渭曲:渭水河湾,代指相遇的地点。
湘江别:在湘江边告别,象征离别。
不是从来:并非自始至终。
无本根:没有根基,比喻事物的基础或来源。
画工:画家,绘画的人。
取势:为了画面的构图或意境而采取的姿态或布局。
教摧折:故意表现成好像被折断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融的作品,名为《壁画折竹杂言》。诗中通过对枯藤、重雪和湘江别离的情景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思考。

"枯缠藤,重欹雪,渭曲逢,湘江别。"

这里通过对枯藤、重雪和湘江的生动形象描绘,营造出一个清幽而又略带忧伤的情境。诗人似乎在感慨于自然界中万物皆有离合,而这些景致也常常成为诗人情感寄托。

"不是从来无本根,画工取势教摧折。"

这两句则转向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诗人指出,即便是最精妙的艺术创造,也不可能完全脱离自然和传统,而是要在继承中创新。在这里,“摧折”可以理解为画家在取材时对自然景象进行选择性地提炼和再创作,既有摧残也有构建之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艺术创作本质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审美观点。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赠广利大师歌

化人之心固甚难,自化之心更不易。

化人可以程限之,自化元须有其志。

在心为志者何人,今日得之于广利。

三十年前识师初,正见把笔学草书。

崩云落日千万状,随手变化生空虚。

海北天南几回别,每见书踪转奇绝。

近来兼解作歌诗,言语明快有气骨。

坚如百鍊钢,挺特不可屈。

又如千里马,脱缰飞灭没。

好是不雕刻,纵横冲口发。

昨来示我十馀篇,咏杀江南风与月。

乃知性是天,习是人。

莫轻河边羖䍽,飞作天上麒麟。但日新,又日新。

李太白,非通神。

形式: 古风

赠方干处士歌

把笔尽为诗,何人敌夫子。

句满天下口,名聒天下耳。不识朝,不识市。

旷逍遥,闲徙倚。一杯酒,无万事。一叶舟,无千里。

衣裳白云,坐卧流水。

霜落风高忽相忆,惠然见过留一夕。

一夕听吟十数篇,水榭林萝为岑寂。

拂旦舍我亦不辞,携筇径去随所适。

随所适,无处觅。云半片,鹤一只。

形式: 古风

赠李长史歌

危栏压溪溪澹碧,翠袅红飘莺寂寂。

此日长亭怆别离,座中忽遇吹芦客。

双攘轻袖当高轩,含商吐羽凌非烟。

初疑一百尺瀑布,八九月落香炉巅。

又似鲛人为客罢,迸泪成珠玉盘泻。

碧珊瑚碎震泽中,金锒铛撼龟山下。

铿訇揭调初惊人,幽咽细声还感神。

紫凤将雏叫山月,玄兔丧子啼江春。

咨嗟长史出人艺,如何值此艰难际。

可中长似承平基,肯将此为闲人吹。

不是东城射雉处,即应南苑斗鸡时。

白樱桃熟每先赏,红芍药开长有诗。

卖珠曾被武皇问,薰香不怕贾公知。

今来流落一何苦,江南江北九寒暑。

翠华犹在橐泉中,一曲梁州泪如雨。

长史长史听我语,从来艺绝多失所。

罗君赠君两首诗,半是悲君半自悲。

形式: 古风

赠?光上人草书歌

篆书朴,隶书俗,草圣贵在无羁束。

江南有僧名?光,紫毫一管能颠狂。

人家好壁试挥拂,瞬目已流三五行。

摘如钩,挑如拨。斜如掌,回如斡。

又如夏禹锁淮神,波底出来手正拔。

又如朱亥锤晋鄙,袖中抬起腕欲脱。

有时软萦盈,一穗秋云曳空阔。

有时瘦巉岩,百尺枯松露槎蘖。

忽然飞动更惊人,一声霹雳龙蛇活。

稽山贺老昔所传,又闻能者惟张颠。

上人致功应不下,其奈飘飘沧海边。

可中一入天子国,络素裁缣洒毫墨。

不系知之与不知,须言一字千金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