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邹浩所作的《次韵监试喜引试有日》。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才华与志向。
首联“朅来凡韵续高张,凫鹤居然分短长”,以“凡韵”与“高张”、“凫鹤”与“短长”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信以及对卓越成就的追求。这里,“凡韵”代表平凡的音律或一般的才能,“高张”则象征着高超的技艺或卓越的成就;“凫鹤”分别指鸭子和仙鹤,通过“居然分短长”的描述,暗示了诗人认为自己与那些杰出的人物相比,虽有差距但仍有可比之处。
颔联“鸣鼓未窥才气勇,悬河先饫古今详”,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才华与见识。通过“鸣鼓”与“才气勇”的结合,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面对挑战时的勇气与自信;而“悬河”则比喻滔滔不绝的知识海洋,诗人在这里表示自己已经饱览古今知识,具备深厚的学识底蕴。
颈联“三秋欲半月方好,万事兼忘心更凉”,表达了诗人对时间与心境的深刻理解。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准备与等待之后,诗人期待着即将到来的机遇,同时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即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尾联“只愿真贤起山国,异时端委赞垂裳”,寄托了诗人对真正贤能之士的期盼,希望他们能够引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这里的“山国”可能象征着偏远或隐居之地,而“真贤”则是指真正的贤能之士。诗人期望这些贤能之士能够出世,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邹浩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对于个人成长、知识积累、内心修养以及社会理想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