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监试喜引试有日

朅来凡韵续高张,凫鹤居然分短长。

鸣鼓未窥才气勇,悬河先饫古今详。

三秋欲半月方好,万事兼忘心更凉。

只愿真贤起山国,异时端委赞垂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邹浩所作的《次韵监试喜引试有日》。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才华与志向。

首联“朅来凡韵续高张,凫鹤居然分短长”,以“凡韵”与“高张”、“凫鹤”与“短长”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信以及对卓越成就的追求。这里,“凡韵”代表平凡的音律或一般的才能,“高张”则象征着高超的技艺或卓越的成就;“凫鹤”分别指鸭子和仙鹤,通过“居然分短长”的描述,暗示了诗人认为自己与那些杰出的人物相比,虽有差距但仍有可比之处。

颔联“鸣鼓未窥才气勇,悬河先饫古今详”,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才华与见识。通过“鸣鼓”与“才气勇”的结合,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面对挑战时的勇气与自信;而“悬河”则比喻滔滔不绝的知识海洋,诗人在这里表示自己已经饱览古今知识,具备深厚的学识底蕴。

颈联“三秋欲半月方好,万事兼忘心更凉”,表达了诗人对时间与心境的深刻理解。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准备与等待之后,诗人期待着即将到来的机遇,同时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即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尾联“只愿真贤起山国,异时端委赞垂裳”,寄托了诗人对真正贤能之士的期盼,希望他们能够引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这里的“山国”可能象征着偏远或隐居之地,而“真贤”则是指真正的贤能之士。诗人期望这些贤能之士能够出世,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邹浩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对于个人成长、知识积累、内心修养以及社会理想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湖上(其一)

等閒来棹钓鱼船,鸥鹭相忘亦自然。

多事脩鳞跃波底,一齐鸣翼上青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湖上(其二)

烟含夜色迷修竹,雁带秋声落晚沙。

不是胸中有云梦,只应悽恻满天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送薛唐卿赴省试

河东文物久尘埃,之子亭亭郁有材。

已见中天鸣鸑鷟,不应环堵更蒿莱。

绿衣春色知谁共,青简风流自此开。

倾耳西州人快意,玉阶曾上直言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周茂宗学正赴省试

草衣藿食寄尘编,凛凛声名玉几前。

命数曲留成大器,乡书重上欲华颠。

一鸣竟与凡禽远,三献方知美璞全。

二十馀年古人志,从今摅发到青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