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非僧非俗不求仙。茅屋两三椽。白石与清泉。
更谁问、桃源洞天。
一炉香火,一瓯春雪,浇灌净三田。闲想谷神篇。
忽不觉、松梢月圆。
这首元代姬翼的《太常引》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面。诗人以非僧非俗的身份,选择在简朴的茅屋中过着远离尘世的生活,只有两三间小屋,周围是白石清泉,仿佛进入了桃花源般的宁静世界。他静静地守着一炉香火,品着春雪般的茶水,这不仅滋养了他的身体,也净化了他的心灵。在这样的闲暇时刻,他沉思着古代的谷神篇章,沉浸在自然与哲学的交融中。不知不觉间,一轮明月已挂上松梢,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心境的圆满。整体上,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
不详
道人活计要清虚。不受利名拘。囊橐一钱无。
似出水、圆荷迸珠。
一瓢糊口,衲衣遮体,此外更何图。高枕及华胥。
向物外、钧天曳裾。
满山风物一溪云。猿鹤自为邻。绝尽软红尘。
向物外、安排此身。
药炉丹鼎,凤膏龙屑,烹炼玉华新。游宴景长春。
要承当、方壶旧人。
人生弱丧自迷方。来往恰如狂。泥里弄泥团。
竟不识、神珠夜光。
几多风雨,几回磨灭,争肯暂恛惶。何处是家乡。
便指与、疑心怎忘。
贤愚汲汲斗经营。唯是利和名。浑似弄潮人。
与千丈、风波竞争。
百年光景,一堆尘土,碌碌苦劳生。回首问前程。
望极目、山河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