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七首(其五)

青山那是无情物,斜阳自成今古。

虎阜云荒,鹫峰石冷,添了碧苔无数。支筇好去。

认越角吴根,野桥归路。

茸帽蕉衫,水天凉影唤鸥渡。

吟笺旧题古寺,红墙看一带,落叶如雨。

古木阴围,寒泉响答,分付斋鱼粥鼓。江湖倦旅。

看几度星霜,重重烟树。甚日来游,画中摇瘦掳。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鉴赏

这首《齐天乐》是清代诗人蒋敦复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变迁,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意境。

首句“青山那是无情物”,以青山为引子,似乎在说青山虽静默无言,却见证了世事的变迁,赋予了自然景观以时间的深度。接着,“斜阳自成今古”一句,将时间的概念进一步深化,斜阳的余晖仿佛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永恒。

接下来的几句“虎阜云荒,鹫峰石冷,添了碧苔无数”,通过具体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苍凉与静谧,碧苔的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诗人以“支筇好去”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亲近与探索,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旅程。

“认越角吴根,野桥归路”则勾勒出一幅归家的图景,越角吴根代表了江南的地理特征,野桥归路则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归宿感。接下来的“茸帽蕉衫,水天凉影唤鸥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茸帽蕉衫体现了诗人的装束,水天一色的景象与鸥鸟的飞翔相映成趣,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吟笺旧题古寺,红墙看一带,落叶如雨”这一段,诗人通过吟诗题字、古寺红墙、落叶如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怀旧与思考的氛围,落叶如雨不仅描绘了季节的更替,也隐喻了人生的短暂与轮回。

“古木阴围,寒泉响答,分付斋鱼粥鼓”则进一步深化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古木、寒泉、斋鱼粥鼓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共生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生活哲学的思考。

最后,“江湖倦旅。看几度星霜,重重烟树。甚日来游,画中摇瘦掳”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对未来的期待,江湖倦旅象征了人生的漂泊与疲惫,几度星霜则指时间的流逝,重重烟树则描绘了远方的朦胧与神秘,甚日来游则表达了对再次游历的渴望,画中摇瘦掳则可能是对某种理想状态或内心世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222)

蒋敦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齐天乐七首(其六)

斜阳一带伤心碧,可怜美人名士。

红板桥头,青溪渡日,寂寂珠帘花气。江湖倦矣。

叹何处天涯,此时情味。

怕有吟魂,白杨萧槭夜深起。

双鬟祗今唱否,旗亭谁画壁,年少多丽。

菜种瓢儿,钟沈萧寺,旧日王侯门第。离愁漫寄。

有沅草湘花,魂销如水。回首南朝,蒋山留冷翠。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齐天乐七首(其七)

黄昏怎会人言语,生憎画梁双燕。

绿剪春痕,香栖瘦影,似说今年寒浅。商量几遍。

记帘幕愔愔,那家庭院。

旧日粱空,玳泥零落有谁管。

重门又成闲阻,一襟分细雨,低诉芳钿。

翠袖题笺,瑶钗寄泪,伫想桃花人面。年光未贱。

但咒尽东风,落红难见。对语喃喃,絮愁和梦卷。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疏影六首(其一)

黄花瘦矣。卷西风一桁,和梦吹起。

庭院深深,挂在月明,谁家今夜秋思。

明河不隔玲珑望,怕瞒了、双星密誓。

曳缟衣、荡冷琉璃,滴碎凤绡清泪。

疑向瑶台路入,把珍珠晓揭,尚带霞气。

十二琼扉,瞥见横波,刚近日高梳洗。

非烟非雾情无着,浑织就、鸳愁如水。

待燕归、诉与相思,越恁翠沈沈地。

形式: 词牌: 疏影

疏影六首(其二)

芳眠芍药。正春酣梦怯,压损亭角。

香雾一重,夕照一重,重重倒映池阁。

退红十二无人靠,闲搭住、柳丝轻薄。

甚旧家、尽日愔愔,满院刺桐花落。

知否下阶小立,纤腰曾凭久,心事犹昨。

行过曲廊,冷冷清清,悄地绿阴如幕。

断肠天气浑难倚,谁寄语、东风休恶。

认翠苔、几点荒愁,半堕絮烟漠漠。

形式: 词牌: 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