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台

琴理通万汇,泠泠含人心。

何必钟子期,始可为知音。

绝响久无闻,荒台留至今。

寂寞一登眺,日斜江汉深。

天风鼓云涛,虚籁生空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艾畅的《伯牙台》描绘了一幅古琴艺术与自然景色交融的画面。首句"琴理通万汇"表达了琴音能够传达万物之理,深远而包容。"泠泠含人心"则强调琴声能触动人的内心世界,富有感染力。接下来的"何必钟子期,始可为知音"借用伯牙与子期的典故,指出真正的知音并非必须如子期那样闻名,而是能共鸣琴音的人。

诗中"绝响久无闻,荒台留至今"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伯牙台的孤寂,它虽曾有绝美琴音,但如今已无声息,只剩下遗迹留存。"寂寞一登眺,日斜江汉深"描绘了诗人独自登台远望的场景,夕阳映照下的江汉显得更加深邃,增添了画面的寂寥感。

最后两句"天风鼓云涛,虚籁生空林"以自然景象收尾,天风吹动云涛,空林回荡着虚幻的琴音,仿佛琴声穿越时空,在大自然中延续,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伯牙台的景色和历史,以及对古琴艺术的赞美,表达了对知音难觅和历史沉淀的感慨,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7)

艾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夜起

梦回残酒醒,披衣惬幽步。

帘动袅天风,庭虚渍香露。

天心澄夜阑,积气暖空素。

斜月不到地,光淡桂花树。

何处得秋愁,寂寞啼蛩诉。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题树斋给谏所藏云龙册子

斋空夜静星斗明,陡觉风雨昏镫青。

雷轰电闪起咫尺,颓云塞地天冥冥。

恍惚奔趋有百灵,海波倒卷枯沧溟。

怪君何处得此通神画,令我骇对顷刻迷阴晴。

我闻龙本至阳精,屈伸变化无定形。

九天九渊任潜跃,出入有去翳以行。

世人不知龙德贵,谓可拳养殊不经。

谁其画龙即真龙,前有僧繇后所翁。

此图未知出谁手,墨香一渍云濛濛。

果有蜿蜒势千丈,半露云外藏云中。

精灵尽出真宰泣,尺幅神变谁能穷。

正恐朝坤有时要霖雨,忽然带云飞去图为空。

龙兮龙兮我愿招之复来入,神功既毕此堪蛰老屋。

空山伴夜吟雨气,淋漓万古云犹湿。

形式: 古风

野花

抛却故乡春,远为行役人。

野花纷到眼,游子一伤神。

大地同风露,孤根独路尘。

名园多弃壤,谁许托栽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舟中同赵直夫对月

天涯一片月,照我宿淮东。

故国几时到,扁舟今夜同。

岸高杨柳露,洲远荻芦风。

旷坐对清影,浮生念转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