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逢天台太乙子

仙穴逢羽人,停舻向前拜。

问余涉风水,何处远行迈。

登陆寻天台,顺流下吴会。

兹山夙所尚,安得问灵怪。

上逼青天高,俯临沧海大。

鸡鸣见日出,常觌仙人旆。

往来赤城中,逍遥白云外。

莓苔异人间,瀑布当空界。

福庭长自然,华顶旧称最。

永此从之游,何当济所届。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仙境遇见了仙人,停下船向他礼拜。
他问我是否跋山涉水,要去哪里长途旅行。
我踏上旅途寻找天台山,顺流而下直抵吴越之地。
这山向来是我向往的,怎奈何能询问其中的神奇灵异。
它高入青天,下临广阔大海。
每日鸡鸣时分可见日出,常能见到仙人的旌旗飘扬。
我在赤城间穿梭,悠然于白云之外。
这里的莓苔与人间不同,瀑布如天空的边界。
福庭长久以来自然存在,华顶山历来被誉为最胜地。
我希望能永远跟随这样的旅程,何时才能抵达终点呢?

注释

仙穴:仙境中的洞穴。
羽人:指仙人,因其常有羽翼。
舻:船头。
风水:古代泛指山水,这里指旅行的路途。
天台:中国名山,道教圣地。
吴会:古时对吴郡和会稽郡的合称,今江苏、浙江一带。
夙所尚:向来所向往的事物。
灵怪:神秘或超自然的事物。
青天:晴朗无云的天空。
沧海:形容大海深邃,如青色的海。
鸡鸣:清晨的鸡叫声。
旆:旗帜。
赤城:道教中的名山,象征道教的修行之地。
莓苔:一种生长在阴湿地方的植物,此处形容环境奇特。
瀑布:水流从高处垂直落下形成的景观。
福庭:吉祥美好的庭院,可能指神仙居所。
华顶:华顶山,浙江天台山的主峰。
济:渡过,达到。
所届:所能达到的地方,终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仙人相遇的奇幻情景,表达了对超脱尘世、寻求道法的向往。开篇“仙穴逢羽人”即设定了一种神秘的氛围,其中“羽人”通常指代仙人或道士,诗人在仙穴中遇见这样的人物,显示出一种幸运和不凡的经历。

“停舻向前拜”表明诗人对这位仙人的崇敬之情,而仙人则询问诗人“涉风水”,即探讨其修行的道法。紧接着,“何处远行迈”则是仙人对诗人未来的修炼道路表示好奇。

下片“登陆寻天台,顺流下吴会”描绘了诗人在仙人的引导下,寻找超凡脱俗之地的旅程。“兹山夙所尚,安得问灵怪”则表现出诗人对于这座神秘山岳的敬畏,以及对其中可能存在的神异之物的探究。

“上逼青天高,俯临沧海大”强调了这种修炼之地的宏伟与壮丽,而“鸡鸣见日出,常觌仙人旆”则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

“往来赤城中,逍遥白云外”表达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的自由自在,“莓苔异人间,瀑布当空界”则是对仙境风光的描绘,突出了其与世俗世界的不同。

“福庭长自然,华顶旧称最”表明这座山岳不仅美丽,而且历史上就以灵异著称。最后,“永此从之游,何当济所届”则是诗人希望能够永远留在这样一个地方修行,直至达到道法的高峰。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风光的描绘,以及诗人与仙人的交往,表达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追求长生不老的强烈愿望。同时,这种描写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道教文化的向往和接受。

收录诗词(266)

孟浩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字:浩然
  • 籍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 生卒年:689-740

相关古诗词

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

我行适诸越,梦寐怀所欢。

久负独往愿,今来恣游盘。

台岭践磴石,耶溪溯林湍。

舍舟入香界,登阁憩旃檀。

晴山秦望近,春水镜湖宽。

远怀伫应接,卑位徒劳安。

白云日夕滞,沧海去来观。

故国眇天末,良朋在朝端。

迟尔同携手,何时方挂冠。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题张野人园庐

与君园庐并,微尚颇亦同。

耕钓方自逸,壶觞趣不空。

门无俗士驾,人有上皇风。

何处先贤传,惟称庞德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

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

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

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

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

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

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

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

君行采采莫相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