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一萼红·中秋题壁》由清代诗人李恰所作,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色与诗人对家国的思念之情。
首先,开篇“雨余天,悄晚霞净卷,高涌素轮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天空的宁静与晚霞的消散,一轮明月高悬,象征着中秋佳节的到来。接着,“殿宇森寒,蓬瀛清澈,此意待证群仙”一句,通过宫殿与仙境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猛回首、关河历历,试默省、归思在秋先”则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与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接下来,“辽海尘沙,金台幻梦,老却游鞭”三句,通过辽阔的海疆与虚幻的梦境,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沧桑感和对自由的渴望。
“凝望家山何许,认九疑缥缈,云影联绵”进一步深化了对家乡的思念,将家乡比作遥远而缥缈的九疑山,云雾缭绕,难以触及。随后,“桂蕊簪金,竹枝戛玉,团坐儿女婵娟”描绘了一幅温馨和谐的家庭场景,与前文的孤独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家庭温暖的渴望。
最后,“可忆否、天涯倦客,吟魂远、飞渡洞庭船”表达了诗人作为远方游子的疲惫与孤独,以及对远方的洞庭湖的回忆。整首词以“坐久霜华沁骨,瘦枕攲眠”结尾,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长时间凝望后的身心俱疲,以及夜晚的寒冷与孤独。
综上所述,《一萼红·中秋题壁》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感慨、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由与家庭温暖的向往,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