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觜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来自陇西的鹦鹉被带到江东,饲养多年它的喙渐渐变红。
常常担心它想家而先剪掉了它的翅膀,每当喂食时才暂时打开笼子。
人们怜爱它会说话,感情虽深,但鸟儿却渴望高飞,心意并不相同。
这情景就像富贵人家的歌女舞姬,深藏在闺房中,难以自由。

注释

陇西:古代地名,指今甘肃东部地区。
鹦鹉:一种能模仿人声的鸟类。
觜渐红:形容鹦鹉成年,喙部颜色变深。
思归:想念家乡。
剪翅:剪掉鹦鹉的翅膀,使其无法飞翔。
喂食:喂给鹦鹉食物。
开笼:打开鹦鹉的笼子。
人怜:人们怜爱。
巧语:会说巧妙的话,这里指鹦鹉学舌。
情虽重:感情深厚。
鸟忆高飞:鹦鹉怀念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日子。
意不同:意愿与人的不同。
朱门:古代富贵人家的大门,漆成红色,象征权贵。
歌舞妓:指富贵人家中的歌女舞姬。
深藏牢闭:深深藏匿,严密封闭。
后房中:指富贵人家的内室或后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讲述了诗人对一只远从陇西带到江东的鹦鹉的观察和感慨。诗中通过对鹦鹉养育过程的描述,以及它与人的情感交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囚禁、自然与人为生活的深刻思考。

“养得经年觜渐红”一句,展示了鹦鹉在长时间的培育下羽毛逐渐变得鲜艳,生动地描绘出它在异乡的成长历程。然而,这种温馨的画面很快被“常恐思归先剪翅”一句所打破,揭示了鹦鹉内心深处对飞翔自由的渴望和对家园的思念。

“每因喂食暂开笼”透露出主人对于这只鸟儿的宠爱,同时也表明了对它不能长久放飞的无奈。这种情感交织在“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中达到了高潮,诗人深刻地认识到,尽管人类可能用温柔的话语和善待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对于鹦鹉而言,它对蓝天白云的向往是无法被满足的。

最后两句“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则进一步强化了这样的主题。诗人将鹦鹉比作那些深居简出、失去了自由的歌伎,用以形象地说明即便是豪门富户中的乐子,也不得不面对被囚禁的命运。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鹦鹉的生动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自由和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映射出人类社会中个体与环境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魏堤有怀

魏王堤下水,声似使君滩。

惆怅回头听,踌蹰立马看。

荡风波眼急,翻雪浪心寒。

忆得瞿唐事,重吟行路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七言十二句赠驾部吴郎中七兄

四月天气和且清,绿槐阴合沙堤平。

独骑善马衔镫稳,初著单衣肢体轻。

退朝下直少徒侣,归舍闭门无送迎。

风生竹夜窗间卧,月照松时台上行。

春酒冷尝三数盏,晓琴闲弄十馀声。

幽怀静境何人别,唯有南宫老驾兄。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九日寄微之

眼闇头风事事妨,绕篱新菊为谁黄。

闲游日久心慵倦,痛饮年深肺损伤。

吴郡两回逢九月,越州四度见重阳。

怕飞杯酒多分数,厌听笙歌旧曲章。

蟋蟀声寒初过雨,茱萸色浅未经霜。

去秋共数登高会,又被今年减一场。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九日登巴台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裴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