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宿万年寺

梦回深夜耿秋灯,泉窦争流一味清。

过雁不闻天外影,寒松长送枕边声。

饕风可但久无赖,急雨那能便寝行。

已问琼台双阙路,此心何必羡层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夜在万年寺中的独特体验与感受。首句“梦回深夜耿秋灯”,以“耿”字生动地刻画出秋夜灯光明亮而孤独的景象,仿佛梦境与现实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接着,“泉窦争流一味清”一句,通过泉水的流动,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纯净,与前句形成对比,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喧嚣之间的关系。

“过雁不闻天外影,寒松长送枕边声”两句,运用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描写,过雁的影子未见,却能听到其远去的声音;寒松的声响在耳边回荡,既表现了环境的寂静,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坚韧。

“饕风可但久无赖,急雨那能便寝行”则表达了对恶劣天气的无奈与抗争,风的肆虐、雨的急促,都难以让人安眠,体现了自然界力量的强大与人类生存的挑战。

最后,“已问琼台双阙路,此心何必羡层城”两句,诗人似乎在寻求心灵的归宿与解脱,问向传说中的仙境之路,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934)

洪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词人。初名造,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字:温伯
  • 籍贯: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
  • 生卒年:1117~1184

相关古诗词

闲上人览众亭

篮舆行尽白云层,来款禅居得小亭。

乱石引泉归曲涧,寒风吹雨过中庭。

四旁野色朝昏别,一览岩姿远近青。

宴坐蒲团作何想,光阴不复问尧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贺子忱吏部抱膝庵

主人蚤岁抽华簪,隐居时作梁父吟。

于今松窗在人境,空有蕙帐留烟岑。

风来翠筱自摇玉,秋著黄花仍散金。

拂拭尘埃记行役,兴来命酒还孤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桐柏观

屹然双阙峙琼台,仰见彤云郁郁开。

三井穷源知海眼,六符垂象应天台。

松杉满道欣初过,芝朮何年得自培。

更听鸣泉杂风籁,直疑笙鹤紫霄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众妙台

白云仙迹纪琅函,三体丹书宝翠岚。

欲问仕涂今捷径,不须高价借终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