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蠲流亭

乌伤仇览仙,一弓扁蠲流。

清流从谁蠲,浊流石之幽。

石之幽定可,齿齿翻成忧。

君看得失珠,象罔无全牛。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乌伤之地的仇览仙,一箭射穿了扁舟的流
清澈的水流该由谁洗净,浑浊的水流藏于石之深处
石中的隐秘本应平静,却引发了深深的忧虑
你能否看清得失如明珠,技艺精湛如大象无形

注释

乌伤:古代地名,今浙江金华一带。
仇览仙:虚构或赞美的人物,可能指有超凡能力的人。
扁蠲流:扁舟顺流而下的意象,扁舟象征着流亡或漂流。
清流:清澈的流水,比喻清明公正的事物。
浊流:浑浊的水流,暗指污浊的社会现象。
石之幽:深藏于石中的隐喻,可能指隐秘的地方或不易察觉的事物。
齿齿:形容忧虑或困扰的样子。
珠:比喻珍贵的事物或智慧。
象罔:《庄子》中虚构的神兽,象征技艺高超。
全牛:《庄子》中庖丁解牛的故事,形容技艺纯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唐士耻所作的《寄题蠲流亭》。诗中以乌伤(今浙江金华)的仇览仙为引子,描述了蠲流亭所在之处,清流与浊流并存,暗示了世事的复杂。"清流从谁蠲,浊流石之幽"表达了对清白之水难以完全清除污浊的感慨,而"石之幽定可,齿齿翻成忧"则进一步揭示出即使看似稳固的事物也可能隐藏忧虑。最后两句"君看得失珠,象罔无全牛",诗人借"得失"之珠和"象罔"(传说中的无眼之兽,比喻看不清事物)以及"无全牛"(庖丁解牛,形容技艺高超),寓言般地指出世间万物难有完美的视角,人生观照中应有包容与豁达。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远,体现了宋诗的哲理性和深沉风格。

收录诗词(47)

唐士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绿槐阴

槐阴似尼父,轶轨追前踪。

绝尘非学步,所产夐无双。

今此于越东,钟孕亦鸿庞。

朅来于越西,掌教开群迷。

群迷于今正有赖,肯使玉佩从他之。

昔人种槐根细细,坐阅日月蝉已栖。

历聘辙环嗟不遇,岂若今日廊庙归。

要俾六经日益明,俗还唐虞熙又熙。

槐阴虽异道则一,彼不见用吾登跻。

宇宙虽云宏且邈,理焉所在成均齐。

槐阴槐阴异今昔,一则不用一明陟。

道在六经道固存,道出六经道还得。

洪哉尼父怀此道,今日谁知归探讨。

探讨既力道不殊,三都遂隳陈常讨。

天骄立可倾,神州立可清。

一祖八宗地,教化登升平。

先生为黄发,自可七六经。

形式: 古风

题彭绍墨

彭绍之墨玄又玄,问谁得法托之仙。

凌烟胶漆有三昧,鲁直之什曹洞禅。

我欲大振狮子吼,直恐惊翻龙象筵。

纷纷是事但且置,一言为语千金廉。

唐人五字魂绕天,箕敛四大归新篇。

空馀句法落寰海,豆萁不觉相熬煎。

中原可复墨可黔,鬓丝白发知何年。

形式: 古风

赠浩然观胡道士

只为丹霄足羽軿,且将奇法验人寰。

从他血肉并烟火,自有仙家九转丹。

形式: 七言绝句

吴下同年会诗

人生会少足睽违,尊酒相从又复稀。

我叹散材谁见数,公持华节幸相依。

题名雁塔思当日,曳屣龙门借夕晖。

会见十行来日下,禁涂高处看横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