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定南宗佐四明大慈寺

伏龙罗汉无人识,万里如云倏南北。

南北山川不可穷,云去云来自无迹。

朝辞凤阙向东湖,身乘一叶秋江芦。

东湖何处更求我,白云去尽青山孤。

开楼夜看山头月,月色湖光射冰雪。

四明太白相峥嵘,天地虚空一毫发。

老夫漂泊悲蓬根,相逢已契三生魂。

人开火宅不可住,他年听法来松门。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送定南宗佐四明大慈寺》由明代诗人贝琼所作,以“送别”为主题,描绘了送行者与被送者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佛法修行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伏龙罗汉无人识”,以“伏龙”喻被送者定南宗佐,暗示其虽隐于世,却拥有非凡的智慧与修为,如同深藏不露的罗汉,不为世人所知。接着,“万里如云倏南北”,描绘了定南宗佐即将远行,犹如云朵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飘荡,忽而向北,忽而向南,象征着他的旅程将遍及四方。

“南北山川不可穷,云去云来自无迹”,进一步强调了定南宗佐行踪的飘渺与不可预测,如同云彩在山川之间自由来去,不留痕迹。随后,“朝辞凤阙向东湖,身乘一叶秋江芦”,通过具体的场景描述,展现了定南宗佐离开繁华都市,踏上一条孤独的秋江芦苇船,前往东湖的旅程,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知的期待。

“东湖何处更求我,白云去尽青山孤”,表达了送行者对被送者的深深牵挂与不舍,即使在东湖,也难以找到他的身影,只有白云散尽后,留下孤零零的青山,象征着两人之间的情感如同山川般永恒不变。

接下来,“开楼夜看山头月,月色湖光射冰雪”,描绘了送行者在夜晚登上高楼,仰望山头的明月,月光洒在湖面上,反射出冰清玉洁的光芒,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寓意着两人之间纯洁而深沉的情感。

“四明太白相峥嵘,天地虚空一毫发”,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四明山与太白山的雄伟壮观,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以此象征两人之间超越世俗的情感与精神追求。

最后,“老夫漂泊悲蓬根,相逢已契三生魂”,表达了送行者对自己漂泊不定生活的感慨,以及与被送者之间超越生死的深厚情谊,如同三生石上的缘分,无论时空如何变迁,这份情谊都将永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送别时的哀愁与不舍,同时也蕴含了对佛法修行的向往和对超越世俗情感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587)

贝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青萝山房歌

仙华之山何崭绝兮,插天万仞青相磨。

山势东来忽平地,蜿蜒不断为青萝。

萝萝隐隐如崩石,夸娥负山山为析。

欲叫轩辕向何处,千古万古空遗迹。

玉女得道登云车,凌空直上太清家。

云车不复返,落尽金茎花。

风凄凄兮又下雨,行人惨兮子规语。

山回路尽或逢花,知是青萝山人结茅宇。

山人紫府神仙客,身今六十头尚黑。

胸蟠五色天女丝,手炼五色神娲石。

丝可为君成天章,石可为君补天隙。

一朝寘之白玉堂,青萝寂寂寒无光。

何年借我白石床,卧看明月来东方。

与君酌酒歌我曲,君归早访初平羊。

形式: 古风

题火龙烹茶图

松声忽作秋涛雄,铜龙吐火鳞甲红。

黄衣中使备玉食,泉出金沙甘露浓。

春风一旗色尚活,建溪山人雨前掇。

蓬莱殿里沃焦馀,玉碗兮沽侍臣渴。

名花唤起海棠魂,细叶未数丁香根。

宫中一日歌舞散,世上千秋图画存。

开元盛事何人省,书生亦解誇双井。

空中扫叶烧破铛,闭门读书秋夜永。

形式: 古风

齑瓮吟

清江老人腹空洞,白首谈经耻无用。

酒酣入水问河神,乞我黄齑三百瓮。

平生不羡将军腹,冰壶先生真我族。

山妻日晏具朝餐,露叶霜根甘胜肉。

君不见海上巨族如公侯,诏书夜遣官兵收。

形式: 古风

耕乐吟二首(其一)

南村北村喧仆姑,一雨已苏百草枯。

青稻如云不见涂,木龙三伏閒在隅。

检源之乐人间无,阿翁哺雏妻饷夫。

生来不作章句儒,但拟百斛量明珠。

东家击鲜大作社,西家酒熟携满觚。

诏书昨日五门下,天子尽赐今年租。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