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升在明末清初时期创作的《感秋四十首》中的第四首。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憧憬。
首句“昔别重城出”,诗人回忆起从前离开繁华都市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接着,“曾营三径幽”一句,点明了诗人曾经在隐居之地营造了一片宁静而幽雅的生活环境,暗示了他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结茅恒苦雨,种树总宜秋”两句,通过描述在雨季中搭建茅屋和秋季植树的情景,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流露出面对自然挑战时的坚韧与乐观。
“去去北山外,盈盈南渡头”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向北山之外、南渡之头进发的场景,既表现了他追求自由与宁静的决心,也预示着新的开始与探索。
最后,“何当归此地,垂钓一销忧”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希望有一天能回到这片让他感到安心与快乐的土地上,通过垂钓来排解心中的忧虑,过上简单而满足的生活。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人生变故时的坚韧与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