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除夕

束屩志万里,岁尽犹在兹。

茅堂闭积雪,高卧湘川湄。

邻家节序意,寒笛参差吹。

佳人急刀剪,中夜闻声辞。

留滞感未弭,景物情难持。

褰衾盖蓬首,托寐通所思。

故乡有馀梦,所思渺无期。

寤叹击床蓐,反侧伤肝脾。

人言有彼此,道远不可知。

吁嗟壮士怀,岁尽增遥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恭尹在湘潭过除夕时的复杂心情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的“束屩志万里”表达了诗人虽有远大志向却身陷困境的无奈与矛盾。“岁尽犹在兹”则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现实的局限。

“茅堂闭积雪,高卧湘川湄”两句,通过描写雪后静谧的茅屋和诗人独自高卧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氛围。接下来,“邻家节序意,寒笛参差吹”描绘了邻居家节日的热闹与自己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寒笛的吹奏更添了几分凄凉。

“佳人急刀剪,中夜闻声辞”暗示了诗人对远方佳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留滞感未弭,景物情难持”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处境的不满与无奈。

“褰衾盖蓬首,托寐通所思”描述了诗人试图通过睡眠来逃避现实,但思绪依旧难以平复。最后,“故乡有馀梦,所思渺无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未来能否实现愿望的不确定感。

“寤叹击床蓐,反侧伤肝脾”则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而“人言有彼此,道远不可知”则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

“吁嗟壮士怀,岁尽增遥悲”作为全诗的结尾,总结了诗人的情感状态,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哀叹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体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思考和情感表达。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赠郭幼隗(其一)

陶公羲皇人,济世心复苦。

违时弃经纶,养节薄簪组。

微言寄简策,容色尚可睹。

昔人云已邈,之子蹈前矩。

林园发新咏,往往见肺腑。

以置彭泽中,识者昧去取。

匪直英华美,秉心亦犹古。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赠郭幼隗(其二)

驽马出大宛,絷之在汉闼。

长鸣眷西极,万里走空阔。

物老德不称,筋衰力先夺。

繁阴盛淫雨,修途泞不达。

侧首见骅骝,尘中问饥渴。

言恋父母国,已恐贰师拔。

踟蹰立长坂,泪杂沟中沫。

苜蓿未可希,生刍欲归秣。

形式: 古风 押[曷]韵

湘上寄梁器圃

湘皋气候暖,风物犹近粤。

雪在野际青,春迟柳间蘖。

出郊践芳草,怨与王孙别。

河桥一分手,六满汀洲月。

靡月不相思,矧伊艳阳节。

想见山阿人,行歌散玄发。

衡阳有归雁,逖矣嵇生札。

形式: 古风

送雪公归耕苍梧歌

苍鹰六翮不上天,化为春鸠啄人田。

壮士有力不搏虎,两角肥牛耕瘠土。

毛摧羽落君莫叹,龙屈蛇伸自终古。

送君耕,耕何所。

上有苍梧之深山,下有牂牁之长浦。

浦下山田田上墅,荷锸来归日当午。

曲枕右肱树左股,万事不理望膏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