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东郭访先生,西郊寻隐路。
久为江南客,自有云阳树。
已得闲园心,不知公府步。
开门白日晚,倚杖青山暮。
果熟任霜封,篱疏从水度。
穷年无牵缀,往事惜沦误。
唯见耦耕人,朝朝自来去。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自然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东郭先生和西郊寻找隐逸之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久为江南客,自有云阳树"一句,显示了诗人长期流离在外,但内心深处已有归宿之想,并且这个归宿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
"已得闲园心,不知公府步"表明诗人的内心世界已经达到了宁静和谐的状态,而对于世俗官场的繁忙礼节则不再关注。下面的两句"开门白日晚,倚杖青山暮"描绘了闲适自得的生活情景,门前是悠长的白昼,身后则是静谧的青山。
"果熟任霜封,篱疏从水度"一段,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强化了诗人对自然的依恋和归属感。果实成熟被轻轻覆盖着,而竹篱笆随意延伸至河流之旁,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怀。
最后两句"穷年无牵缀,往事惜沦误。唯见耦耕人,朝朝自来去"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反思与对现在生活的满足。他不再被世俗纠葛所羁绊,对于往日失误之事也只能感慨。然而,他看到农夫早出晚归的勤劳身影,感到一种生命力和平静。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不详
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墨妙无前,性生笔先。回溪已失,远嶂犹连。
侧径樵客,长林野烟。青峰之外,何处云天。
江上年年春早,津头日日人行。
借问山阴远近,犹闻薄暮钟声。
门外水流何处,天边树绕谁家。
山色东西多少,朝朝几度云遮。
水流绝涧终日,草长深山暮春。
犬吠鸡鸣几处,条桑种杏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