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卖书》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诗人邝露所作。诗中描绘了书作为珍贵物品的赠予与交换场景,以及书在不同情境下的价值体现。
首句“天书出尚方,宋锦内家装”,以“天书”比喻珍贵的书籍,用“尚方”和“宋锦内装”来强调其非凡的品质和装饰,暗示了书籍的来源和制作工艺的高超。
接着,“赐日多珍惜,售时不厌忙”,通过对比“赐日”的珍惜态度与“售时”的忙碌景象,反映了书籍在不同场合下被赋予的不同价值。在被赐予的时刻,人们对其倍加珍视;而在出售的时刻,则因需求旺盛而显得繁忙。
“石床虚尔伴,药价待君偿”,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书籍比作陪伴石床的伴侣,同时暗示书籍可以像药物一样,具有疗愈或启迪心灵的作用。通过“药价待君偿”这一表述,进一步强调了书籍的价值和对人的精神滋养。
最后,“渔海干戈息,还期入帝乡”,以“渔海干戈息”象征社会的安宁,表达了书籍在和平时期的重要作用。同时,“还期入帝乡”则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暗示书籍能够引领人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书籍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其物质上的价值,更突出了其精神层面的意义,体现了诗人对知识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