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元年九月十二日赐宴联句

桂子三秋七里香,麦云九夏两岐秀。

鸡舌五年千载枣,菊英九日万龄黄。

君臣燕衎升平际,属句论文乐未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朝皇帝赵佶所作,名为《宣和元年九月十二日赐宴联句》。赵佶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的书画家与金石学家。此诗描绘了秋季的自然美景与宴会的欢乐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国家太平盛世的喜悦之情。

首句“桂子三秋七里香”以桂花作为切入点,描绘了秋季桂花盛开,香气四溢的景象。桂花在秋天开放,其香气能飘散很远,故有“七里香”的美誉。这句诗通过桂花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清新高雅的氛围,象征着秋季的美好与丰收。

接着,“麦云九夏两岐秀”转而描绘夏季小麦成熟时的景象。麦云在这里比喻成熟的麦穗如同云朵般密集,而“两岐秀”则形容小麦穗上两行麦粒的美丽,展现出夏季丰收的壮观景象。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春夏两季的不同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四季更替的赞美。

“鸡舌五年千载枣”这一句则以鸡舌枣为喻,鸡舌枣是一种珍贵的水果,以其味道甜美、香气独特著称。这里用“五年千载”来形容鸡舌枣的珍贵与稀有,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长久与历史的深远。这句诗通过鸡舌枣的描述,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象,增添了历史与文化的深度。

“菊英九日万龄黄”则将目光转向秋季的菊花。菊花在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盛开,其颜色金黄,寓意长寿与吉祥。这里用“万龄黄”来形容菊花的金黄色泽,既表现了菊花的美丽,也寄托了对长寿与吉祥的祝愿。

后半部分“君臣燕衎升平际,属句论文乐未央”则转入对宴会的描写。在国家太平盛世之际,君臣一同宴饮,吟诗作对,享受着无尽的欢乐。这里的“燕衎”指的是宴饮之乐,“升平”则指国家的繁荣稳定。“属句论文”则表明了文人之间的交流与切磋,体现了宋代文人社会的风雅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国家繁荣的喜悦以及对文人雅集的向往,是一首充满诗意与文化韵味的作品。

收录诗词(443)

赵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徽宗,神宗11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

  • 生卒年: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4日

相关古诗词

宣和己巳冬祀大礼卿以执绥侍玉辂回銮礼毕以诗来上俯同元韵赐伸仍宣示俅杰

羽卫森严锦绣成,夜寒璧月有馀清。

皇坛奠玉横参近,柴燎升烟宿雾晴。

晏粲九天风露迥,雍容群辟佩环声。

执绥更喜多仪肃,盛事应传伯仲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汧州作(其一)

国破山河在,人非殿宇空。

中兴何日是,搔首赋车攻。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东]韵

汧州作(其二)

国破山河在,宫庭荆棘春。

衣冠今左衽,忍作北朝臣。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汧州作(其三)

投袂汧城北,西风又是秋。

中原心耿耿,南泪思悠悠。

尝胆思贤佐,颙情忆旧游。

故宫禾黍遍,行役闵宗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