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孰十咏效李翰林(其四)凌歊台

台废已无踪,台名在人耳。

大江天际来,叠嶂云边起。

空见梵王宫,占断黄山趾。

旧碑何处寻,塔影秋空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凌歊台的荒废景象与周围壮丽的自然风光。首句“台废已无踪”,点明了凌歊台的现状,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只剩下空旷之地。接着“台名在人耳”一句,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台名虽存于人心,但实体已消失不见。

“大江天际来,叠嶂云边起”两句,运用了对仗的手法,描绘了长江从天边奔腾而来,与远处山峦云雾缭绕的景象相映成趣,展现了宏大的自然景观。这种景象与台的荒废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历史变迁的无情。

“空见梵王宫,占断黄山趾”中,“梵王宫”可能是指凌歊台附近或附近的寺庙,与台的废墟形成对比,暗示了宗教与世俗的交替。而“黄山趾”则进一步强调了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黄山作为背景,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神秘感。

最后,“旧碑何处寻,塔影秋空里”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追寻与怀念。旧碑的消失与塔影在秋日天空中的倒影,既是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也是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遗迹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收录诗词(34)

陈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姑孰十咏效李翰林(其五)桓公井

井水本湛然,人也一沾污。

遂令千载名,涤去还如故。

荒甃翳春苔,寒虫泣秋雨。

我诗辟奸雄,为泄泉石怒。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姑孰十咏效李翰林(其六)慈姥竹

江上慈姥山,地与嶰谷匹。

产竹制箫管,清和中音律。

伶伦去已远,丛生老岩窟。

采之献明廷,当有凤凰出。

形式: 古风

姑孰十咏效李翰林(其七)望夫山

望夫夫不还,贞心化为石。

独立天地间,千年有遗迹。

江草自春秋,江声自朝夕。

长对双眉颦,莫尽相思臆。

形式: 古风

姑孰十咏效李翰林(其八)牛渚矶

巨川汇牛渚,下有渊灵宅。

绝壁俯层岩,回波自撞激。

不见燃犀人,空忆骑鲸客。

泊舟陟危亭,蛾眉望中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