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夷

函关崎嵚走秦鹿,天下并逐争群雄。

抉云翻空鳌足折,黔黎窜伏如寒蛩。

武夷山深水清泚,避世犹有高人踪。

龙泓东注海波涌,玉女翠拥秋云松。

赤霄真骨写虚壁,通泉凡笔惭非工。

藏舟浮梁跨绝壑,隐见似与天潢通。

当时鸡犬不复见,窠岩依旧烟霞笼。

我来秋杪月既望,尚有幽菊埋榛丛。

天容洗净雨新霁,云幕四卷清无风。

掀篷进棹穷异境,注目想见流残红。

回船杖屦蹑幽径,松竹窈窕环琳宫。

翠琬温辞耀华衮,金榜大字缠交龙。

自怜病骨挂尘网,幔亭高会何由逢。

解衣归卧玉琐碎,仰看明月穿疏篷。

形式: 古风

翻译

函谷关险峻如同秦地的鹿群奔跑,天下英雄竞相追逐
云层翻滚仿佛巨鳌折断了脚爪,百姓们像寒蛩般四处逃窜
武夷山深处水清如镜,仍有隐士的踪迹可寻
龙泓之水向东注入大海,玉女峰上翠色环绕秋云松林
赤霄仙人的真骨刻画在虚无的墙壁上,平凡的笔墨显得拙劣
船只隐藏在浮桥下,横跨深渊,若隐若现,似乎与银河相通
昔日的鸡犬声不再听见,岩穴依旧笼罩在烟霞之中
我来时正值秋末,月圆之夜,仍有幽静的菊花藏在榛丛中
雨后天空如洗,云幕四散,清风徐来
撑船深入奇异之地,凝视远方,想象着流逝的红叶
返回船上,杖履踏过幽静小径,松竹环绕着琳琅宫殿
碧玉般的酒杯温润,辞藻华丽,华美的龙纹缠绕金榜
自叹病弱之躯困于尘世,盛会幔亭如何能遇
脱下衣物,躺卧在琐碎的玉床上,仰望明月穿透稀疏的篷布

注释

秦鹿:比喻众多的英雄人物。
黔黎:百姓,泛指民众。
武夷山:中国名山,有隐士文化。
龙泓:神话中的龙潭,此处可能象征深邃之处。
幔亭:古代宴会的帷帐,此处指盛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武夷山的景象和心境,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将壮丽的山水景观与诗人的内心世界巧妙地联系起来。

“函关崎嵚走秦鹿,天下并逐争群雄。” 这两句以宏大的视角展开,描绘了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争霸天下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于历史的反思和个人抱负的追求。

“武夷山深水清泚,避世犹有高人踪。” 这里展示了武夷山的幽深与清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和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龙泓东注海波涌,玉女翠拥秋云松。” 这两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其中“龙泓”、“玉女”等意象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和多层次。

“藏舟浮梁跨绝壑,隐见似与天潢通。” 这里的“藏舟浮梁”描绘了诗人隐逸生活的选择,而“隐见似与天潢通”则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彩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哲思。诗中既有壮阔宏大的山水画面,也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内涵,是一首融合了美学与哲理于一体的杰作。

收录诗词(237)

杨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童氏必大亭

迢遥武夷翁,霞衣烂朝日。

作亭依云根,旷望兹焉息。

仙游去不返,孤丘已陈迹。

身虽隶编齐,贻谋有遗则。

庆流终必大,名亭以为识。

伊昔晋公堂,三槐手亲植。

扶疏满庭阴,貂蝉映圭璧。

默视天人际,召应齐吕律。

闾门容轩车,兹理固可必。

终见童氏里,鸣珂声赫奕。

形式: 古风

谢詹司业送酒

郑公负才名,流落四十年。

高视隘八荒,天寒坐无毡。

忘形赖司业,时与送酒钱。

嗟予樗栎材,臃肿世所捐。

云何附青云,拜赐追前贤。

开壶对青樽,内愧颜腼然。

公乎廊庙姿,直干上参天。

袨服群娃宫,不虞姑争妍。

骅骝误一蹶,万里终腾骞。

朝燕暮刷越,驽马安能先。

玉莹本无瑕,宁须事磨镌。

宣室久虚席,兹行定详延。

陋儒气填臆,感慨聊自宣。

辱惠不知报,强歌成短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遣兴

嵩华千仞立,不碍天地宽。

泾渭清浊流,不离海波澜。

人生过眼万事役,记忆细故真童顽。

形式: 古风

遣怀

君子虽自严,至洁宜若污。

昭昭揭日月,所向将猬如。

天地一阱中,逼仄身亦孤。

游世在虚己,浩荡与时俱。

灵府有天游,环中真道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