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侃所作的《闻方孚若寺丞讣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一位官员去世后,其德政与功绩被铭记,不仅在其生前留下了千株花木和丰富的文学作品,死后还留下了一片哀思与怀念。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缅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官员德行与政绩的高度重视。
首句“清时补外驾朱轓”描绘了官员在清明时代,以其卓越的才能和品德,为国家补缺,担任重要职务,乘坐着红色的车马出行,象征着其显赫的地位和威望。
“德政碑成达帝阍”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位官员的德政深入人心,以至于在其去世后,人们为他立下了德政碑,直达天庭,表达了对其德行的崇敬和追念。
“都把功名垂竹帛,尽留官职付儿孙”这两句则点明了这位官员不仅在生前留下了功名和政绩,这些成就将被记录在史册上,同时,他也将官职传承给了自己的后代,体现了家族的荣耀和延续。
“生前花药千株在,身后词章几卷存”描绘了这位官员生前的繁荣景象,以及他身后留下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将是他精神和智慧的永恒见证。
最后,“履道宅边云黯黯,知谁挂剑酹清尊”则以云暗和挂剑的意象,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仿佛在云层中悬挂着的剑,是对逝者忠诚与勇气的象征,而酹清尊则是古人祭奠亡灵的一种仪式,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和哀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一位杰出官员的崇高评价和深切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道德品质和历史贡献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