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一九四)

丹丘迥耸与云齐,空里五峰遥望低。

雁塔高排出青嶂,禅林古殿入虹蜺。

风摇松叶赤城秀,雾吐中岩仙路迷。

碧落千山万仞现,藤萝相接次连溪。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翻译

丹丘高高耸立直插云霄,空中五座山峰远远望去显得低矮。
雁塔高高矗立,超越青翠的山嶂,古老的禅林古殿映入彩虹之中。
风吹动松叶,赤城山更加秀丽,云雾缭绕使仙人之路显得神秘莫测。
碧蓝天空下,千山万仞尽显眼前,藤萝缠绕,一条条溪流依次相连。

注释

丹丘:形容山峰高峻。
迥耸:高耸突出。
云齐:与云层齐平。
雁塔:指著名的雁塔(如西安的大雁塔)。
青嶂:青翠的山峰。
虹蜺:彩虹。
赤城秀:赤城山景色优美。
中岩:山中的岩石。
仙路:传说中的仙人之路。
碧落:天空。
万仞:极高的山峰。
藤萝:攀援植物,常用于描绘山间景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情感和高远志趣。

“丹丘迥耸与云齐”一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意境,以壮丽的丹丘比喻山势之雄伟,与云齐高,显示出山的高度和气势。

“空里五峰遥望低”透露出诗人在远处眺望五峰时的心境。五峰可能是特定地区的地标,但在此也可泛指壮丽的山峰群。通过这个画面,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向往。

“雁塔高排出青嶂”和“禅林古殿入虹蜺”两句,描绘了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雁塔可能是指寺庙中的佛塔,它的出现增添了一丝宁静肃穆的气氛。而古殿之中似乎有着神秘色彩,"虹蜺"形容的是一种云雾缭绕的幻彩,这里的描写给人以超凡脱俗的想象空间。

“风摇松叶赤城秀”和“雾吐中岩仙路迷”两句,则是对山中的动态景观进行了细致的刻画。风吹过松林,发出沙沙声响,增添了一份生动感。而雾气在岩石间游走,似乎指引着通往仙境的道路,让人联想到古代神话传说中隐逸高人的居所。

最后,“碧落千山万仞现”和“藤萝相接次连溪”两句,则是对整个山水景观的大尺度描绘。诗人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层叠的群山和流淌不息的溪水,通过藤萝相连的意象,传达了一种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精妙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宁静美感的世界。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一九七)

世间何事最堪嗟,尽是三途造罪楂。

不学白云岩下客,一条寒衲是生涯。

秋到任他林落叶,春来从你树开花。

三界横眠闲无事,明月清风是我家。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九八)

昔年曾到大海游,为采摩尼誓恳求。

直到龙宫深密处,金关锁断主神愁。

龙王守护安耳里,剑客星挥无处搜。

贾客却归门内去,明珠元在我心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四)

世人何事可吁嗟,苦乐交煎勿底涯。

生死往来多少劫,东西南北是谁家。

张王李赵权时姓,六道三途事似麻。

只为主人不了绝,遂招迁谢逐迷邪。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八)

我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

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

我见被人瞒,一似园中韭。

日日被刀伤,天生还自有。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