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权由宠盛危宗社,天子倾心日自如。
十万北来犹未悟,潼关尚听促哥舒。
这首诗《咏唐史·杨国忠》通过历史人物杨国忠的视角,深刻揭示了权力与宠幸带来的危机,以及君主对局势的不为所动。诗中描绘了杨国忠在权力巅峰时的危险处境,以及面对十万北来的威胁时,朝廷的反应显得迟钝和无动于衷。尤其是“潼关尚听促哥舒”一句,形象地展现了即使在紧急关头,朝廷仍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暗示了决策层的失策与疏忽。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杨国忠个人命运的刻画,反映了唐代政治的复杂性和决策者的局限性,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也体现了对权力运作和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
不详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斥姬援祖沃君心,贞观箴规器独深。
私庙因循遭纠刻,可嗟疵玷在球琳。
持平远继张廷尉,献议尝班魏郑公。
谁谓尚书无学术,没身何愧谥为忠。
神翰飞英纪至贤,谓如舟楫济洪源。
偷名岂学刘仁轨,专向朝堂卖主恩。
东宫尝吠非其主,贞观终高献纳臣。
不独齐桓忘射带,太宗当日最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