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探春消息,觉南枝开遍,北枝犹阙。
越女娉婷天下白,堪与冰霜争洁。
孤影棱棱,暗香楚楚,水月成三绝。
行云不动,素波轻浣尘袜。
回首雪里关山,玉龙吹怨,似替人幽咽。
溪上园林应满树,一径莓苔萦折。
金马疏篱,玉堂茅舍,终是风光别。
寻花欲语,对花却又无说。
探春消息,觉南枝开遍,北枝犹阙。这两句诗描绘了初春时节,南方的花枝已经开放,而北方的花枝还未完全绽放。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春天到来的不均衡,也隐含着对时光流逝和自然界变化的感慨。
越女娉婷天下白,堪与冰霜争洁。这两句则是用古代传说中的美女——越女,比喻花朵的美丽。越女之美,犹如天下间最为纯洁的白色,与寒冷的冰霜相比,也能展现出不输于它们的清洁和纯净。
孤影棱棱,暗香楚楚,水月成三绝。这几句诗描写了花朵孤独地投射在水面上的影子,以及那从花中散发出的淡雅香气。同时,"水月"则是佛家用语,意指世间万象皆如梦幻泡影。在这里,则形容花、水、月三者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一种超脱凡尘的美妙境界。
行云不动,素波轻浣尘袜。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天上的云朵静止不动,而水中的涟漪轻柔地洗刷着河岸上的尘土。这样的景象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回首雪里关山,玉龙吹怨,似替人幽咽。这几句诗则是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怀念。"雪里关山"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而"玉龙吹怨"则是一种比喻,用以形容风声,或许是诗人内心的呜咽。这一切似乎都在替诗人表达一种深藏的情感。
溪上园林应满树,一径莓苔萦折。这里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溪边的园林里,花开满树,而小路上的野草莓苔则是随风摇曳,给人以生长与生命力的印象。
金马疏篱,玉堂茅舍,终是风光别。这几句诗描写了一个宏伟而又荒凉的景象:曾经辉煌的宫殿,如今只剩下破败的围栏和茅草覆盖的废墟。"终是风光别"则表达了一种对过往荣华不再,唯有风景依旧的感慨。
寻花欲语,对花却又无说。这最后两句诗,则是诗人面对美丽的花朵时的心情:既想与之倾谈,又觉得语言无法表达内心的全部感受。这种矛盾的情感,正是诗人对自然美景深刻感悟的一种体现。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碧树残鹃啼未歇。昨夜春归,不与行人别。
留得绿杨枝上月。晓风吹作晴天雪。
龟甲屏低红叠叠。火暖萸烟。罗荐鸳鸯热。
一插宝簪云妥贴。下阶先拣花枝折。
深院萧萧梧叶雨。知道秋来,不见秋来处。
云压小桥人不渡。黄芦苦竹愁如雾。
四壁秋声谁更赋。人只留春,不解留秋住。
秋又欲归天又暮。斜阳红影随鸦去。
燕燕楼空帘意静。露叶如啼,红沁胭脂井。
浅约深盟期未定。木犀风里鸳鸯径。
楚岫秦眉相入映。私倚云阑,淡月笼花顶。
今夕兰釭空吊影。绣衾罗荐馀香冷。
晓入蓬莱岛。松下锄瑶草。贪看碧桃花。
误游金母家。一酌洼尊露。醉失归来路。
不见董双成。隔花闻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