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荒坟秋陌上,霜露正霏霏。
松柏自成拱,苫庐长不归。
浮埃积蓬鬓,流血在麻衣。
何必曾参传,千年至行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忠诚的孝子在荒凉的坟墓旁守候着先人灵魂的情景。开篇“荒坟秋陌上,霜露正霏霏”营造出一种秋日黄昏、寒冷清寂的氛围,通过霜露的描写增添了一份凄凉感。
接下来的“松柏自成拱,苫庐长不归”则是对孝子坚守墓旁,不离不弃的情形做了形象的比喻。松柏在寒风中屹立不倒,苫庐虽简陋却是他忠心不渝的象征。
“浮埃积蓬鬓,流血在麻衣”则展示了孝子在守墓过程中的艰辛与牺牲。蓬鬓指的是头发被尘土所覆盖,麻衣下流血,暗示着他可能因为长时间的劳累或是疾病而受伤。
最后,“何必曾参传,千年至行稀”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孝道精神的赞美。即便是不如曾参那般著名的孝子,其行为也同样值得被世人所铭记和尊崇。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忠诚与孝道,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不详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野情专易外,一室向青山。
业就三编绝,心通万事闲。
莺稀春木上,草遍暮阶间。
莫道归繻在,来时弃故关。
柳巷向陂斜,回阳噪乱鸦。
农桑子云业,书籍蔡邕家。
暮叶初翻砌,寒池转露沙。
如何守儒行,寂寞过年华。
绳床茅屋下,独坐味闲安。
苦行无童子,忘机避宰官。
是非齐已久,夏腊比应难。
更悟真如性,尘心稍自宽。
侧弁向清漪,门中夕照移。
异源生暗石,叠响落秋池。
叶拥沙痕没,流回草蔓随。
泠泠无限意,不独远公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