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和王础尘辛未岁除八首(其六)

玄鬓相看已白头,梅花时节数同游。

相思辄枉山阳驾,乘兴真来雪夜舟。

王命论存将必验,虞卿书著不消愁。

天涯知识多寥落,屈指茫茫十二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名为《次和王础尘辛未岁除八首(其六)》。诗中充满了对友情、人生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玄鬓相看已白头”,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年华老去的场景,两人的黑发已转为白发,岁月无情,让人感叹时光易逝。接着“梅花时节数同游”一句,以梅花盛开的时节,两人一同出游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相思辄枉山阳驾,乘兴真来雪夜舟”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山阳驾指的是嵇康与阮籍的友情,而雪夜舟则是李白乘兴而来的故事,这里诗人借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愿意不远千里前来相聚。

“王命论存将必验,虞卿书著不消愁”两句,诗人借用历史人物王安石和虞卿的典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理想的思考。王安石的变法虽未成功,但其论点终将得到验证;虞卿著书立说,足以排解心中的忧愁。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最后,“天涯知识多寥落,屈指茫茫十二州”两句,诗人感叹于天下知己稀少,心中充满孤独感。屈指算来,偌大的世界中,能够真正理解和陪伴自己的人并不多。这不仅是对个人际遇的感慨,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反映。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次和王础尘辛未岁除八首(其七)

家家爆竹送年除,尽说新年改旧符。

唐俗未妨歌蟋蟀,渑池终见奋桑榆。

愚公志定山堪徙,秦帝威行石可驱。

莫笑蒙庄多怪论,南鹏端的有良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次和王础尘辛未岁除八首(其八)

阴阳三食此何时,一月那闻古有斯。

雁羽畏炎知北向,斗杓随岁渐东欹。

汉兴近酉年方建,夏厄逢壬历每移。

天道即令皆可测,重华不用更陈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雨中归凤城柬徐侯戢斋二首(其一)

山多佳气翠重重,知有神君在五峰。

暂泊溪桥逢骤雨,乍眠江馆听新钟。

数声集野初归雁,百里惊雷欲起龙。

拟待晴天花尽发,万松堤上试扶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雨中归凤城柬徐侯戢斋二首(其二)

昨来珠海米如珠,万石今看满石湖。

直道信知千载在,乐郊真觉此邦殊。

德如风草人皆偃,令下泉源众所趋。

旧是龙岩山下住,白头归作老农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