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侯仁朔的《郊行》描绘了一幅秋日郊外行走的景象。首句“好路何曾有”,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未知道路的好奇与期待,暗示了旅程的艰辛和探索的乐趣。接着,“无端出里门”写出了诗人不期然的出游,流露出一种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
“诗随秋草陌”将诗歌的灵感比喻为秋草,暗示了诗人被自然景色触动,心有所感,寓情于景。而“愁入暮鸦村”则通过傍晚时分乌鸦归巢的情境,渲染出淡淡的哀愁,可能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或思乡之情。
“不饮难谋醉,耽游易断魂”两句,诗人表达了即使想要借酒浇愁,也难以真正忘却忧虑,而沉迷于游玩反而更容易让心灵飘忽不定,感到失落。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复杂情感。
最后,“临风忘坐久,细月挂黄昏”描绘了诗人长时间驻足于风中,仰望那挂在黄昏天空中的细月,似乎在寻找某种慰藉。整个画面宁静而深沉,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沉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郊行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情感变化,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