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用前韵奉酬梦符学录

子卿五言法,气格厉劲秋。

绵绵武功裔,尚不废箕裘。

洒然落妙语,一破万古忧。

文章本道德,作者通神谋。

惜其命不达,白首犹饭牛。

学者愿识面,或比韩荆州。

儒冠真误身,未免妻子愁。

长安游侠儿,生不辨田畴。

儒有不黔突,此辈饫珍羞。

左右夹燕赵,出入跨骐骝。

富贵即称贤,宁辨清浊流。

乃知读万卷,不如持尺矛。

斯言虽有激,亦为智者投。

古人愿执鞭,如或不可求。

君看授业生,已为公与侯。

飒然灌园翁,零落守旧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行己对友人梦符学录的回应之作,通过对比不同人生选择和命运,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读书与从政、坚守与妥协等多重主题的思考。

首句“子卿五言法,气格厉劲秋”赞美友人的诗歌风格如同秋天般刚劲有力,暗示其作品充满力量与深度。接着“绵绵武功裔,尚不废箕裘”赞扬友人家族传承的武功精神并未因时代变迁而废弃,暗含对友人品格与家风的敬佩。

“洒然落妙语,一破万古忧”赞扬友人言语中的智慧与洞察力,能够化解千古以来的忧虑,展现出其思想的深刻与广博。接下来“文章本道德,作者通神谋”强调文章应当源于道德,作者应具备通晓世间策略的智慧,体现了对文学与道德关系的重视。

“惜其命不达,白首犹饭牛”表达对友人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惋惜之情,同时“学者愿识面,或比韩荆州”则表达了希望更多学者能认识并学习友人的愿望,将友人与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相提并论,进一步提升了其声望。

“儒冠真误身,未免妻子愁”批判了儒家传统观念中过于拘泥于学术而忽视生活实际的问题,指出这种观念有时会令学者及其家人陷入困境。随后“长安游侠儿,生不辨田畴”通过对比游侠儿的自由与豪放,讽刺了某些学者的迂腐与脱离实际。

“儒有不黔突,此辈饫珍羞”再次强调了学者与游侠的不同生活方式,前者致力于学问而可能忽视生活的基本需求,后者则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接着“左右夹燕赵,出入跨骐骝”描绘了游侠儿的豪迈与自由,他们身边环绕着燕赵之地的英雄豪杰,出入时乘坐骏马,展现了他们的非凡气度。

“富贵即称贤,宁辨清浊流”指出在追求富贵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变得不清不楚。最后“乃知读万卷,不如持尺矛”提出观点,认为广泛阅读虽好,但实际行动更为重要,持有一把短剑(尺矛)更能体现个人的价值与能力。

“斯言虽有激,亦为智者投”表明这些言论虽然带有激愤,但也是对智者的忠告,提醒人们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结尾“古人愿执鞭,如或不可求”表达了古人愿意为理想付出一切,但若无法实现,则宁愿放弃,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理解。

“君看授业生,已为公与侯”通过对比,指出那些接受教育的学生,最终成为了公侯级别的显贵人物,暗示了教育与社会地位之间的联系。最后“飒然灌园翁,零落守旧丘”以一位老农的形象结束,象征着那些坚守传统、默默耕耘的人们,尽管生活平凡,却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不同人生选择的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现实、教育、社会地位等多个层面的深入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平衡的追求。

收录诗词(160)

周行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意赠答段公度

野人比芹子,昔献已负惭。

安得长者语,借誉苦为甘。

自愧敝帚姿,欲驾騧骊骖。

寸进复尺退,虎穴讵得探。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寄题方氏赏心亭

日月欻不淹,万物纷回薄。

冬索复春敷,夏茂以秋落。

彼来无穷期,讵可尽酬酢。

人生聊尔耳,政应如解箨。

可料百年身,胡为自束缚。

达人畅高情,物物各有乐。

浊醪随身置,心赏悟远托。

陶阮寓酒意,斯亭岂虚作。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送别

人生如断蓬,万里忽相值。

会日常苦难,别日常苦易。

十年闻子名,未识已心醉。

我友岂不多,爱子好心地。

身小胸胆大,面目无邪气。

磊磊栋梁姿,温温瑚琏器。

人物衰落尽,百马逢一骥。

我怀未倾倒,离别已复至。

天寒霜正繁,山险道不利。

君行独何为,百里求自试。

愿持孝友资,发为恻隐治。

上马且勿难,吾民伫嘉惠。

他年庙堂上,举此亦不异。

强饭数寄书,待尔慰穷悴。

形式: 古风

同舍刘子美将归唐作诗见贻次韵以送其行

我学比棘猴,漫费三年刻。

技成无所用,奔走虚南北。

儒生纷逐利,雅道日衰息。

乃独资章甫,取售裸人国。

虽知自守重,岂若趋时得。

念欲障狂澜,亮非一篑力。

吁嗟且置此,徒使气填臆。

与子共师友,焉得久默默。

行行慎兹道,慰我日恻恻。

形式: 古风 押[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