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野人膺辟命,溪上掩柴扉。
黄卷犹将去,青山岂更归。
马留苔藓迹,人脱薜萝衣。
他日相思处,天边望少微。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别离的情景,诗人在为朋友送行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野人膺辟命”一句,通过“野人”的形象传递出一种自由自在、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膺辟命”则暗示着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天命的生活态度。随后“溪上掩柴扉”则是诗人送别时景象的描绘,通过溪边堆积柴火的画面,展现了野外简单而又充满生机的情境。
第三句“黄卷犹将去,青山岂更归”,“黄卷”指的是朋友携带的书籍,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知识的象征,另一方面也是友情的象征。“青山”则代表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稳定与恒久。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即将离别之痛苦,以及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
“马留苔藓迹,人脱薜萝衣”,这一段落继续展开了送行的场景。“马留苔藓迹”形象地描绘了马蹄留下的痕迹,而“人脱薜萝衣”则是指朋友在离别时披上一件简单的衣服,预示着即将踏上旅途。这里既有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也透露出对朋友行程的担忧。
最后两句“他日相思处,天边望少微”,则是诗人表达了未来的相思之情和无限的眺望。在未来某个时刻,当诗人站在高处遥望天际,心中必将涌现对朋友的思念。这里的“天边”代表着遥远和广阔,而“少微”则是北斗七星之一,古代常用以指方向和寓意永恒不变。
这首诗通过送别的情境和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
不详
塔庙出招提,登临碧海西。
不知人意远,渐觉鸟飞低。
稍与云霞近,如将日月齐。
迁乔未得意,徒欲蹑云梯。
晚望秋高夜,微明欲曙河。
桥成鹊已去,机罢女应过。
月上殊开练,云行类动波。
寻源不可到,耿耿复如何。
日影化为虹,弯弯出浦东。
一条微雨后,五色片云中。
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
还将饮水处,持送使车雄。
欲眠不眠夜深浅,越鸟一声空山远。
庭木萧萧落叶时,溪声雨声听不辨。
溪流潺潺雨习习,灯影山光满窗入。
栋里不知浑是云,晓来但觉衣裳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