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北山寄平甫

日月沄沄与水争,披襟照见发华惊。

少年忧患伤豪气,老去经纶误半生。

休向朝廷论一鹗,只知田里守三荆。

清溪几曲春风好,已约归时载酒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太阳月亮在水面争辉,打开衣襟映照出白发让我惊讶。
年轻时忧虑困扰消磨了壮志,年老后忙于政务却耽误了大半生。
不必再向朝廷追求高位,只愿在田园守着几亩地。
清澈溪流弯弯曲曲,春风拂面,我已约好归乡时带着美酒同行。

注释

沄沄:形容水流汹涌的样子。
披襟:敞开衣襟。
豪气:指豪放的气概或雄心壮志。
经纶: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一鹗:比喻高官显位。
三荆:古代隐士常以荆棘自比,这里指田园生活。
春风好: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色。
载酒行:带着酒一起出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景物中所产生的情感和生活态度。"日月沄沄与水争,披襟照见发华惊"表达了一种震惊与赞叹之情,仿佛时间的流逝如同河水般强劲而不息,而诗人的头发在日光下闪耀着光辉,彰显出岁月的痕迹和生命的沧桑。"少年忧患伤豪气,老去经纶误半生"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反思与自嘲,从年轻时的豪情到暮年时的自省,都伴随着对时间不够珍惜的感慨。

"休向朝廷论一鹗,只知田里守三荆"显示了诗人对于政治生活的淡然态度,宁愿退隐田园,不愿在朝堂上争夺权位。这里的“只知”二字特别传神,表达了一种选择和坚持。

最后两句"清溪几曲春风好,已约归时载酒行"则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享受与期待,春天的风光、清溪的流水,都让诗人感到心旷神怡,而“已约归时”表明了他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安排。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淡泊名利之美。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致仕邵少卿挽辞二首(其二)

杯酒邗沟上,纷纷已十年。

音容常想见,风迹每流传。

老去元卿位,新开太守阡。

庆门当更大,子弟固多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致仕邵少卿挽辞二首(其一)

谢朓城中守,梁鸿墓下归。

素车驰吉路,丹旐卷寒辉。

抚几虚容在,瞻图实貌非。

无因置一酹,空此叹长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

同时献赋久无人,握手悲欢迹已陈。

它日白衣霄汉志,暮年朱绂水云身。

虚容剑几今长夜,小隐山林祇旧春。

岂惜埋辞追往事,齿衰才尽独伤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葛溪驿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知,正抱疏桐叶半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