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殿院借书

骨寒宜伴列仙臞,欲喜依刘计未疏。

自昔暗中人易记,到今名下士非虚。

欲从给事论奇字,拟向中郎得异书。

愿借牙签三万轴,为公一一辨蟫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与求所作的《从刘殿院借书》。诗中以借书为线索,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友人的敬仰之情。

首联“骨寒宜伴列仙臞,欲喜依刘计未疏。”以“骨寒”形容借书者内心的清冷,希望与“列仙臞”(即仙人的瘦削之身)相伴,暗示了对知识的追求如同仙人般高洁。同时,“欲喜依刘”表达了对友人刘殿院的亲近之意,但“计未疏”又透露出一丝犹豫,似乎在考虑是否真的能如愿以偿。

颔联“自昔暗中人易记,到今名下士非虚。”赞扬了刘殿院的名声,说明他过去在暗处的努力和贡献,如今得到了应有的认可。这不仅是对刘殿院个人的赞美,也体现了对默默奉献者的尊重。

颈联“欲从给事论奇字,拟向中郎得异书。”表达了诗人想要深入探讨学问,与刘殿院讨论那些罕见的字词,甚至希望能得到一些不同寻常的书籍。这显示出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术研究的热情。

尾联“愿借牙签三万轴,为公一一辨蟫鱼。”则表达了诗人愿意借阅大量的书籍,为刘殿院一一辨识那些如同蛀虫一样的细小文字,即指书籍中的细微之处,展现出诗人对知识的严谨态度和对友人的慷慨相助之心。

整首诗通过借书这一日常行为,巧妙地融入了对知识的热爱、对友人的尊敬以及对学术探索的执着,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风雅与情怀。

收录诗词(316)

沈与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徐氏庄居

只着南冠不著缨,掉头防我问功名。

数椽茅屋有时漏,一垡野田无具耕。

酒地定能容胜践,墨畦终拟过平生。

扣舷归去蒹葭闹,后夜相思看月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与道按田至湖山有诗凡九章次其韵.游天平山

行尽郊原指掌平,乱峰争耸髻鬟青。

山家不识高轩过,惊走儿童户半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与道按田至湖山有诗凡九章次其韵.白云泉

瓦鼓喧喧殢土龙,纸钱零乱野祠中。

谁能向此分馀沥,润泽焦枯不计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与道按田至湖山有诗凡九章次其韵.题灵源寺

出郭有馀适,到山无限清。

野泉依井落,古刹并湖成。

水鸟闲中趣,风松意外声。

问僧知此观,身世若为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