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汉高帝祠

平桥架荒堑,东上大冈尾。

冈头古木合,有庙荫其底。

摄衣升殿墀,龙颜俨当位。

蝙飞画帐喧,鼠啮珠旒坠。

不知谁来祀,狼籍樽与簋。

残碑压鳌背,上有太和字。

去此数百载,文剥失所次。

伊人昔经构,视汉犹视彼。

徘徊怀古意,日暮悲风里。

形式: 古风

翻译

平桥横跨荒芜的沟壑,向东延伸至大山之巅。
山顶的老树丛生,一座庙宇隐藏在树荫之下。
我提起衣服走上殿堂台阶,龙颜威严地居于主位。
蝙蝠在绘制的帷帐中乱飞,老鼠咬断了悬挂的珠帘。
无人知晓是谁前来祭祀,祭品散乱,酒器和祭器狼藉。
残破的石碑压在鳌背,上面刻着‘太和’二字。
距今已数百年,文字剥落,顺序混乱。
那位古人曾在此建造,看待汉朝如同看待那过往。
我在黄昏时分满怀怀古之情,身处悲凉的风中。

注释

荒堑:荒芜的沟壑。
大冈尾:大山之巅。
古木合:老树丛生。
庙荫:庙宇的树荫。
摄衣:提起衣服。
龙颜:形容帝王的威严容貌。
蝙飞:蝙蝠乱飞。
珠旒:古代帝王礼帽上的装饰物。
狼籍:散乱不堪。
残碑:破损的石碑。
太和字:可能指‘太和殿’或‘太和年间’的文字。
文剥:文字剥落。
伊人:指那位古人。
经构:建造、规划。
日暮:黄昏时刻。
悲风:凄凉的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汉高帝祠的所见所感。首句“平桥架荒堑,东上大冈尾”展现了祠庙所在之地的荒凉与偏僻,但仍有桥梁连接,显出历史遗迹的存在。接下来,“冈头古木合,有庙荫其底”描绘了祠庙周围的自然环境,古老树木环绕,增添了几分庄重与神秘。

诗人进入祠内,“摄衣升殿墀,龙颜俨当位”暗示了祠中供奉着皇帝的形象,虽然破败,但威严依旧。“蝙飞画帐喧,鼠啮珠旒坠”则揭示了祠堂的衰败,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只剩下虫害侵扰的景象。

“不知谁来祀,狼籍樽与簋”表达了诗人对无人祭拜的感慨,祭器散乱,显得祭祀活动已经荒废。“残碑压鳌背,上有太和字”进一步强调了岁月的侵蚀和历史的痕迹,碑文剥落,但仍可见“太和”二字,寓意皇权的象征。

最后两句,“去此数百载,文剥失所次”,诗人感叹时间流逝,文字剥落,历史顺序混乱,暗示了文化的衰落。诗人“徘徊怀古意,日暮悲风里”,在日暮时分的悲凉风中,流露出对往昔辉煌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整首诗以景寓情,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怀古之情。

收录诗词(1022)

韩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龙门诗十二首(其六)广化寺

日照香刹端,风生石门下。

精诚或有祷,嘉况如可把。

安得飞片云,坐看灵泽洒。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游龙门诗十二首(其十)卢溪

伊人没已久,溪溜亦如线。

淳风揖老僧,清阴坐春院。

始晤入山深,幽林鸟声变。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游龙门诗十二首(其九)圣善寺

陟径凡几盘,坐堂聊一息。

龙去空旧岩,崖崩有遗石。

不见林下僧,鸟啼山寂寂。

形式: 古风

游龙门诗十二首(其二)白傅影堂

远人乘化往,生死不为累。

肖象即当年,忘言非翼世。

一奠祠下觞,清风肃然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