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谁报田中有黑虫,一家斋戒减仙容。
分忧若也皆如此,天下家家有剩舂。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和个人情感。"谁报田中有黑虫,"表达了农村劳作之艰辛和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黑虫可能是指害虫侵袭庄稼,反映了农业生产的不顺利。"一家斋戒减仙容"则转换到家庭生活,一家人因为忧虑而面有菜色,斋戒意味着节衣缩食,表明经济上的拮据。
"分忧若也皆如此"表示这种困境并非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最后一句"天下家家有剩舂"则更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点,"剩舂"通常指的是农家余下的农具,或者是家庭中未能完全消耗殆尽的物资,这里可能暗喻着每个家庭都在为生活所困扰。
诗中的意象和语言简洁而深刻,通过对田间劳作与家庭困境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普遍问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普遍困苦的同情心。
不详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忧民心切出冲炎,禾稼如云喜气兼。
林下闲人亦何幸,也随旌旆到银尖。
方恐狱中桃树出,忽闻枯木却生烟。
褚祥为郡曾如此,却恐当时是偶然。
枯骨纵横遍水湄,尽收为冢碧参差。
分明为报精灵辈,好送旌旗到凤池。
舍鲁依刘一片云,好风吹去远纤尘。
犹期明月清风夜,来作西园第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