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乡人尹鉴登第归

少年相款老相逢,乡举虽同遇不同。

我已位尘三事后,君方名列五科中。

荣登莫计名高下,宦达须由善始终。

若到乡关人见问,为言归思满秋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年轻时相交,老年时重逢,虽然都来自乡间,但际遇各不相同。
我已经历了三次重要的官职变迁,而你此刻正位列五科之中。
无论地位高低,荣耀加身都不应计较,做官要始终行善积德。
如果有人问起我,就说我满心都是回归故乡的思念,如秋风般浓烈。

注释

少年:青年时期。
相款:相互交往。
老相逢:老年时的重逢。
乡举:乡间选拔。
虽:虽然。
遇不同:际遇各不相同。
位尘三事:历经三次重要官职。
后:之后。
君:你。
方:正。
名列五科中:位列五科之一。
荣登:荣升。
莫计:不必计较。
名高下:地位高低。
宦达:仕途显达。
须:必须。
善始终:始终行善。
若到:如果到了。
乡关:故乡。
人见问:有人询问。
为言:就说。
归思:回归的思念。
满秋风:如秋风般浓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沆创作的,名为《送乡人尹鉴登第归》。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淡的离愁和对朋友未来成就的美好祝愿。

"少年相款老相逢,乡举虽同遇不同。"

这里写出了年轻时的相识与年老后的重逢,虽然都是同一个地方的举人,但每个人的经历却各不相同。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变化的认识。

"我已位尘三事后,君方名列五科中。"

诗人自谦已经淡出世俗,而友人尹鉴则刚刚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绩,显示出了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阶段和成就。

"荣登莫计名高下,宦达须由善始终。"

这里劝诫友人无论官职高低,都应以善良之心始终,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修养。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期望和对其未来职业生涯的关心。

"若到乡关人见问,为言归思满秋风。"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当友人回到家乡时,人们会询问他的情况,此时诗人希望他能够转述自己对于这次离别的思念之深,这些思念如同秋风一般充满了心头。这不仅是对朋友的情感寄托,也体现了诗人本身对友情和故土深厚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与未来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美好祝愿的心意。

收录诗词(6)

刘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至道元年(995年)九月十八日生。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及第,名列第二。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共7年,“自进士设科,擢高第至宰相者,吉郡以沆为首”,在位以“长于吏事”著称

  • 籍贯:今江西省永新县埠前镇三门前
  • 生卒年:995—1030

相关古诗词

甘州/八声甘州.余客燕山,心传曾君携日观葡萄见示,辄倚玉田甘州韵,形容墨妙之万一云

爱累累、万颗贯骊珠,特地写幽芳。

想黄昏云淡,夜深人静,清影横窗。

冷澹一枝两叶,笔下老秋光。

参透圆明相,日观开荒。

最是柔髭修梗,映风姿雾质,雅趣悠长。

更淋漓草圣,把玩墨犹香。

珍重好、卷藏归去,枕屏间、偏称道人床。

江南路,后回重见、同话凄凉。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和敬夫斜川诗

病著不任事,淹卧心自休。

经时不出门,况复斜川游。

每觌节物换,恍惊时序流。

少年喜追逐,聚散水上鸥。

沈舟枯木伴,风帆春树丘。

我病正尔许,怀念老朋俦。

有酒不能饮,徒有献与酬。

故人酌佳日,亦复我念否。

佳章写怀抱,一读宽百忧。

吾君念远民,归计未易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一剪梅(其二)和敖秋崖为小孙三载寿谢

人生总受业风吹。三岁儿儿,八十儿儿。

深闺空谷把还持,啼看人知,啼怕人知。

客中自种绿猗猗。月下横枝,雪下横枝。

尊前百岁且开眉,今岁今时,前岁今时。

形式: 词牌: 一剪梅

一剪梅(其一)和人催雪

万事如花不可期。花不堪持,酒不堪持。

江天雪意使人迷,剪一枝枝,歌一枝枝。

歌者不来今几时。姜影无词,张影无词。

不歌不醉不成诗,歌也迟迟,雪也迟迟。

形式: 词牌: 一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