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高秋苏病气,白发自能梳。
药饵憎加减,门庭闷扫除。
杖藜还客拜,爱竹遣儿书。
十月江平稳,轻舟进所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高秋时节因病而苏醒后的情景。在这个季节,诗人的头发已经变白,但他依然能够自己梳理。这不仅是对年龄的一种坦然接受,也反映出一种坚强的生活态度。药饵憎加减,表明诗人对于养生之道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实践,不盲目追求,而是适度为之。
门庭闷扫除,则表现了诗人在病愈后,对于周围环境的一种整理与清洁,这既体现了诗人的生活自律,也象征着心灵的澄清。杖藜还客拜,爱竹遣儿书,是诗人用拐杖扶着小草回到客地(可能是居所),并通过爱惜竹子的情感,托付给孩子去书写,这里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情感,以及对后代的期待。
最后,“十月江平稳,轻舟进所如”一句,则描绘了一幅秋日水上行舟的画面。十月时节,气候和缓,江水平静,一叶轻舟在这样的环境中前进,正如诗人在生活中的态度——顺其自然,不强求。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描写,以及与自然界的对话,展现了诗人面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一种宁静与从容。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清商欲尽奏,奏苦血沾衣。
他日伤心极,征人白骨归。
相逢恐恨过,故作发声微。
不见秋云动,悲风稍稍飞。
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
系舟蛮井络,卜宅楚村墟。
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
盘餐老夫食,分减及溪鱼。
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
吾老甘贫病,荣华有是非。
秋风吹几杖,不厌此山薇。
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掉头纱帽仄,曝背竹书光。
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
稀疏小红翠,驻屐近微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