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掉头纱帽仄,曝背竹书光。
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
稀疏小红翠,驻屐近微香。
这是一首描绘深山林中秋日闲适情景的诗,通过生动细腻的画面和意象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热爱与融入。诗中的“礼乐攻吾短”表达了诗人对传统礼仪与音乐之美的自知不足,而“山林引兴长”则显示出诗人在大自然中找到灵感与快乐。
“掉头纱帽仄,曝背竹书光”一句描绘了一幅诗人在山林间漫步、悠然自得的情景。这里的“掉头纱帽仄”可能是形容诗人随意地将帽子向后拉,而“曝背竹书光”则是说诗人的背后有竹影投射,甚至可以理解为在竹林中阅读或写作。
接下来的“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一句,则描绘了秋日的丰收与自然界的转换。这里的“风落收松子”表明秋风轻拂,带来了成熟的松果;而“天寒割蜜房”则是说在清冷的天气中,有人正在采集蜂蜜。
最后,“稀疏小红翠,驻屐近微香”一句,通过对树木叶片颜色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远处微弱花香的捕捉,表现了诗人对于秋天自然界中细节美感的敏锐观察和深刻体验。
整首诗语言简约而意境丰富,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与其对自然之美的情怀。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潜鳞输骇浪,归翼会高风。
砧响家家发,樵声个个同。
飞霜任青女,赐被隔南宫。
身许麒麟画,年衰鸳鹭群。
大江秋易盛,空峡夜多闻。
径隐千重石,帆留一片云。
儿童解蛮语,不必作参军。
楂梨且缀碧,梅杏半传黄。
小子幽园至,轻笼熟柰香。
山风犹满把,野露及新尝。
欲寄江湖客,提携日月长。
草阁临无地,柴扉永不关。
鱼龙回夜水,星月动秋山。
久露清初湿,高云薄未还。
汎舟惭小妇,飘泊损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