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兄刘东玉提干挽诗二首(其二)

襁褓予多疾,三年托渭阳。

未能看击瓮,常是戏登床。

转首尘埃里,惊心岁月长。

挽兄赍志去,倾泪入诗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我在婴儿时期就疾病缠身,三年来依赖着母亲的爱护。
还没学会观看打瓮的游戏,常常在床上嬉戏玩耍。
回首往事如尘埃般消散,心中感叹岁月匆匆流逝。
带着遗憾,哥哥抱持着未竟的志向离世,我含泪写下这首诗篇。

注释

襁褓:婴儿时期。
予:我。
疾:疾病。
托:依赖。
渭阳:指母亲的爱护,古时以渭水之阳比喻母爱。
击瓮:古代的一种儿童游戏,击打瓦罐。
戏:嬉戏。
登床:在床上玩耍。
转首:回首。
尘埃:比喻过去的时光。
惊心:心中震惊。
岁月长:岁月漫长。
挽兄:哀悼去世的兄长。
赍志:怀揣着志向。
倾泪:流下眼泪。
诗章:诗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儿时的生活状态和对兄长离去的情感。开篇"襁褓予多疾,三年托渭阳",表达了自己幼年多病,三岁便被送到渭阳寄养的情况,这已经透露出一种不幸与孤独的境遇。

接着"未能看击瓮,常是戏登床",说明作者在儿时由于身体状况,无法参与孩子们打泥丸的游戏,只能在床上玩耍。这两句通过对比,强化了幼年多病、生活不如意的情境。

然后转向成长的思考:"转首尘埃里,惊心岁月长"。这里作者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头发已开始斑白,但内心深处对于时间飞逝的惊讶和无奈。

最后两句"挽兄赍志去,倾泪入诗章",则是对兄长离别的哀伤。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兄长的思念之情,以及将这种情感倾注于诗词中的行为。这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情感深度,也体现了古人通过文学来抒发胸臆、寄托情怀的传统。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儿时生活的回忆和对兄长离别的哀伤,展现了作者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表兄刘东玉提干挽诗二首(其一)

王祖扶天日,同声外氏翁。

功勋俱卓越,门户合穹隆。

诸舅今何在,唯兄命亦穷。

贤郎须力学,一线续家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诗本

诗本无心作,君看蚀本虫。

旁人无鼻孔,我辈岂神通。

风雅难齐驾,心胸未发蒙。

吾虽知此理,恐堕见闻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诚斋以南海朝天两集诗见惠因书卷末

笔端有口古来稀,妙悟奚烦用力追。

南纪山川题欲遍,中朝文物写无遗。

后山格律非穷苦,白傅风流造坦夷。

霜鬓未闻登翰苑,缓公高步或因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诚斋再韵见遗走笔复和并邀尤检正京右司观花

要趁清霜未染林,小山同赏桂丛深。

巳?醉后缠头锦,莫待风前布地金。

兰桨溯流歌客棹,麝材匀捣付香砧。

戈挥就借如椽笔,不信湖边日易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