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侯竹亭

曾向幽亭一榻分,清风满座绝尘氛。

丹山凤泣钩帘听,沧海龙吟对酒闻。

漠漠瞑阴笼砌月,盈盈寒翠动湘云。

岁寒高节谁能识,独有王猷爱此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曾经在幽静的亭子里共享一张榻席,清风拂过,驱散了所有的尘埃。
丹山凤凰悲鸣,仿佛在倾听垂帘后的歌声,而大海中的龙吟声则伴随着饮酒声传来。
昏暗的夜色笼罩着台阶,明亮的月亮在其中若隐若现,寒冷的翠绿摇曳着湘水之云。
寒冬时节,谁又能理解这高尚的节操呢?只有王猷这样的人才会欣赏这样的君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山中景象,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对知音难求的感慨。诗人通过“曾向幽亭一榻分”开篇,设定了一个隐逸于深山之中的场景,其中“幽亭”不仅是一个空间,更是一种心境的寄托。接下来的“清风满座绝尘氛”,则是对这宁静环境的进一步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洁净无染的心灵状态。

诗人接着通过“丹山凤泣钩帘听”和“沧海龙吟对酒闻”,以凤凰之泪与龙之吟唱,象征着高雅的艺术享受和超凡脱俗的情操。这里的“听”和“闻”强调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

在后两句中,“漠漠瞑阴笼砌月,盈盈寒翠动湘云”,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通过月亮与山色之间的互相辉映,以及清冷的绿意和飘逸的云彩,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柔美的氛围。

最后两句“岁寒高节谁能识,独有王猷爱此君”,表达了诗人对于品格高尚之人的赞赏与怀念。在这里,“岁寒”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而“高节”则是对那些不随波逐流、坚守自己操守的人的称颂。通过“独有王猷爱此君”,诗人表达了对于知音难求的感慨,以及对那位能够理解并欣赏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人的深厚情谊。

整首诗语言精致,意境幽深,是一首充满了个人情怀和审美情趣的佳作。

收录诗词(69)

牟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东汉官员。学问渊博,初以《大夏侯尚书》教授学生数百人,在乡里很有名。后举茂才,任丰县县令。在任三年,政绩为州郡第一。后入朝任职,历任司隶校尉、大鸿胪、大司农、司空、太尉等。在职尽责,很有能力,受到百官敬畏、皇帝称颂。建初四年(公元79年),去世。著有《牟子》二卷

  • 字:子优
  • 籍贯:北海安丘
  • 生卒年:?―公元79年3月26日

相关古诗词

题赵支

林间曲径掩衡茅,绕屋青青翡翠梢。

一枕秋声鸾舞月,半窗云影鹤归巢。

曾闻贾谊陈奇策,肯学扬雄赋解嘲。

我有清风高节在,知君不负岁寒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题徐俞山居

青山重叠巧裁攒,引水流泉夜激湍。

岚锁岩扉清昼瞑,云归松壑翠阴寒。

不因李相门前见,曾向袁生画里看。

老我不堪诗思杳,几回吟倚曲栏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题道院壁

山中旧宅四无邻,草净云和迥绝尘。

神枣胡麻能饭客,桃花流水荫通津。

星坛火伏烟霞暝,林壑春香鸟雀驯。

若使凡缘终可脱,也应从此度闲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赠杨处厚

十年学道苦劳神,赢得尊前一病身。

天上故人皆自贵,山中明月独相亲。

客心淡泊偏宜静,吾道从容不厌贫。

几度临风一回首,笑看华发及时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