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杂兴三首(其一)

客舍坐不寐,隐隐闻秋砧。

清露月中下,凉飔开我襟。

明河斜欲落,斗柄横嵚崟。

寒螀亦何事,彻夜长悲吟。

起坐万感集,松泉响天琴。

海阔阔有涯,山高高有岑。

客怀浩无极,及此秋夜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秋夜客居他乡时的复杂心情与所见所感。首句“客舍坐不寐”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处境——独自一人在异乡的旅舍中难以入眠,内心充满孤独与思乡之情。接着,“隐隐闻秋砧”一句,通过远处传来的捣衣声,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寂静与凄凉,同时也暗示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

“清露月中下,凉飔开我襟”两句,以露珠在月光下的清冷与微风拂过带来的凉意,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清凉与宁静,也暗含了一种超脱与淡然的态度。接下来,“明河斜欲落,斗柄横嵚崟”描绘了银河倾斜欲落的景象,以及北斗星横挂天际的壮丽,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宏大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宇宙广阔、人生渺小的感慨。

“寒螀亦何事,彻夜长悲吟”则通过寒蝉的悲鸣,将自然界的哀愁引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强化了诗人的孤独与忧郁情绪。最后,“起坐万感集,松泉响天琴”一句,以松树的泉水声比作天上的琴音,不仅丰富了听觉的描写,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情感的复杂交织与共鸣。

“海阔阔有涯,山高高有岑”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广阔世界的向往与对自身局限性的认识。“客怀浩无极,及此秋夜深”则直抒胸臆,道出了诗人因远离家乡而产生的无限愁绪,以及对当前深沉秋夜的深切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处异乡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382)

俞德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 籍贯:自号太玉山
  • 生卒年:1232~1293

相关古诗词

秋夜杂兴三首(其二)

凉风起秋夜,露冷梧叶飞。

棘林照熠耀,促织无停机。

窗前有孤鵩,鸣啸声譩譩。

援琴鼓清商,哀怨凝金徽。

伯牙久不作,至音知者稀。

徒令世俗耳,增此儿女悲。

弃置复弃置,明月斜侵帷。

形式: 古风

秋夜杂兴三首(其三)

明月何皎皎,流光入城闉。

永怀辽鹤去,及归无故人。

故人亦何许,往事不忍陈。

龙逝鼎河寂,麟伤周道湮。

桑溟变俄顷,干戈遍穹垠。

眼中万年少,谈笑乘朱轮。

王侯与卿士,零落随埃尘。

兴亡固有数,贵贱亦有因。

狐裘冬则御,桃笙夏乃珍。

万事每如此,毋为徒苦辛。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常州天庆观画龙二世传仙笔一点睛乘雷电飞去一经兵火亦不复存

毗陵天庆宫中壁,夭趫双龙势千尺。

鬐圆尾壮角浪平,目深鼻豁鳞纤密。

一龙点睛已飞去,电掣金蛇雷破柱。

一龙旧壁尚蜿蜒,朝昏恍惚腾云雾。

黑风动地劫火燔,鬼神糜烂龙崩奔。

苍生百万化鱼肉,?池觱沸骸陵屯。

灵物去留应有数,戛铜吹竹谁韶頀。

会归罨画吸清溪,一雨八荒均布濩。

形式: 古风

独孤桧

烈帝祠中独孤桧,郁郁亭亭一车盖。

根盘九地蛰蛟螭,干耸层霄浮霮䨴。

朔风赑屃尘昼昏,炎炎讹火连空燔。

一蛇腾骧赤帝子,将军舌腭空惊反。

天愁地泣鬼神怒,元绪老桑哀莫诉。

斤斧侵寻岁月枯,寂寞半心承雨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