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船

十二阑干和露倚。银潢淡、玉蟾如洗。

万籁无声,纤云不染。目断楚天千里。

自把黄花闲数蕊。空招隐、湘君山鬼。

古剑埋光,孤灯倒影,咄咄树犹如此。

形式: 词牌: 夜行船

翻译

倚靠在十二根栏杆上,露水沾湿了它们。银河暗淡,明亮的月亮像被洗净了一样。
四周万籁俱寂,连一丝云彩也未被污染。目光远眺,楚天辽阔无边。
独自数着黄花的花瓣,徒然召唤着湘君和山鬼这些传说中的精灵。
古老的宝剑深藏光芒,孤零零的灯光倒映在水面,树木发出叹息,仿佛也在感叹时光流逝。

注释

阑干:栏杆。
银潢:银河,中国古代对银河的称呼。
玉蟾:明亮的月亮。
万籁无声:形容周围非常安静。
纤云:细小的云彩。
黄花:菊花。
湘君:古代神话中的湘水之神。
山鬼:传说中的山中精灵。
古剑埋光:古老的剑隐藏着光芒。
咄咄:表示惊叹或感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独自徜徉于夜色之中的情境。"十二阑干和露倚",诗人用冷清的月光来渲染环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清辉灿烂却又带着淡淡寒意的氛围。"银潢淡、玉蟾如洗"则是对这种清冷之景的进一步描绘,月亮像被水洗过一样纯净无暇。

"万籁无声,纤云不染"表达了一种静谧无声的夜晚,连细小的云朵都像是未受任何污染那样洁净。这种环境让人感觉到一种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宁静的状态。

"目断楚天千里"中,“目断”意味着视线所及之处,诗人眼中的世界已经不再局限于近在咫尺,而是望向遥远的地方。这里的“楚天”通常指的是南方,特别是古代的楚国地区,所以这句话也许是在表达一种对远方的无尽眷恋。

"自把黄花闲数蕊"则是诗人在这种超然物外的夜晚,独自一人静观黄花,感受着生命中的寂寞与孤独。

接下来的"空招隐、湘君山鬼"中,“空招”意味着虚无缥缈,而“隐”则是指远古的隐者。这里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那些已经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先贤、先烈有一种精神上的向往与呼唤。

最后,"古剑埋光,孤灯倒影,咄咄树犹如此"则是对这种夜晚环境的一种象征性描写。古剑的光芒被尘封的历史所掩盖,而孤灯在水中投射出摇曳的倒影。这一切都像是时间长河中的某个瞬间,静止不变。而"咄咄树犹如此"则是对这种永恒与静谧的再次强调,仿佛连大自然也在向我们诉说着一种沉默而庄严的话语。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金缕曲

仙骨清无暑。爱兰桡、撑入鸳波,锦云深处。

休唱采莲双桨曲,老却鸥朋鹭侣。

算只有、青山如故。

旧雨初晴新水涨,画桥低、杳霭迷苍渚。

头戴笠,日亭午。独醒耿耿空怀楚。

渺愁予、岸芷江蓠,尚青青否。

锦瑟谩弹斑竹恨,难写湘妃怨语。

怅谁与、孤芳为主。

流水无声云不动,向渔郎、欲觅桃源路。

船尾带,落花去。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临江仙.柳

湘水晓行无酒,楚乡客久思家。空城暗柳老愁芽。

燕归才社后,人老尚天涯。

记得津头轻别,离觞愁听琵琶。东风吹泪落鸥沙。

一番新雨重,飞不起杨花。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南乡子

急雨涨潮头。越树吴城势拍浮。

海鹤一声苍竹裂,扁舟。轻载行云压水流。

独倚最高楼。回首屏山叠叠秋。

江上数峰人不见,沙鸥。曾识西风独客愁。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南歌子(其一)

结屋依苍树,开窗对碧山。西湖不厌久长看。

玉勒钿车偏在、六桥间。露柳凝朝润,烟花敛暮寒。

才经人赏便阑残。谢柳辞花、醉策瘦筇还。

形式: 词牌: 南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