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送徐大正

别时酒盏照灯花,知我归期渐有涯。

去岁渡江萍似斗,今年并海枣如瓜。

多情明月邀君共,无价青山为我赊。

千首新诗一竿竹,不应空钓汉江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离别时酒杯映照着灯花,知道我的归期渐渐临近了。
去年过江时像浮萍般漂泊不定,今年在海边见到的枣子大得像瓜。
深情的明月邀请你共同欣赏,无价的青山我愿暂时借用。
无数的新诗寄托在一竿竹上,不期望空等汉江上的木筏归来。

注释

别时:离别的时候。
酒盏:饮酒的杯子。
灯花:灯芯燃烧后的结块。
归期:回家的日期。
渐有涯:越来越接近。
去岁:去年。
渡江:过江。
萍似斗:像浮萍一样分散。
并海:靠近海边。
枣如瓜:枣子大得像瓜。
多情:深情的。
邀君共:邀请你一起。
无价:无法估价的。
青山:青翠的山。
赊:借用。
千首:成百上千首。
新诗:新创作的诗歌。
一竿竹:一枝竹竿。
不应:不应该。
空钓:空等。
汉江槎:汉江上的木筏。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名为《次韵送徐大正》。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离别时的感伤之情,以及对友谊和自然美景的深厚赞美。

"别时酒盏照灯花,知我归期渐有涯。" 这两句描绘了一场温馨而感人的告别宴会。诗人与朋友在摇曳的灯光下举杯相送,随着夜深人静,点点灯火映照在酒盏之上,就如同花朵一般美丽。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归期的期待和对即将到来的分别的无奈。

"去岁渡江萍似斗,今年并海枣如瓜。" 这两句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自然景象,表达了时间流逝和事物变迁之感。去年渡江时,水面上浮动的落叶如同斗大的花朵,而今年则是海边的枣子像瓜一样硕大,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示了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友情深厚不变的期许。

"多情明月邀君共,无价青山为我赊。" 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以及他对自然之美和朋友情谊的珍重。在这里,他邀请友人共同赏析明亮的月光,并且将那些不值钱却无比宝贵的青山,作为一种精神寄托赠送给自己。

"千首新诗一竿竹,不应空钓汉江槎。"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自信。他认为即使写出了千首新诗,也不应该虚度光阴在汉江边无所事事地钓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友谊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苏轼内心的情感世界以及他那颇具哲理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徐积

杀鸡未肯邀季路,裹饭先须问子来。

但见中年隐槐市,岂知平日赋兰台。

海山入梦方东去,风雨留人得暂陪。

若说峨嵋眼前是,故乡何处不堪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元丰七年,有诏京东、淮南筑高丽亭馆,密、海二州,骚然有逃亡者。明年,轼过之,叹其壮丽,留一绝云

檐楹飞舞垣墙外,桑柘萧条斤斧馀。

尽赐昆邪作奴婢,不知偿得此人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怀仁令陈德任新作占山亭二绝(其一)

尚父提封海岱间,南征惟到穆陵关。

谁知海上诗狂客,占得胶西一半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怀仁令陈德任新作占山亭二绝(其二)

我是胶西旧使君,此山仍合与君分。

故应窃比山中相,时作新诗寄白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