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王问的《洞虚道院访鹤山道士》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洞虚道院的景象。首句“洞虚清寒十二时”点出环境的清冷与时间的推移,暗示了道院的寂静和修行者的恒定。接下来,“绛楼帘幕镇长垂”描绘了道院建筑的肃穆,红色楼阁的帘幕低垂,增添了神秘感。
“庭中槭槭卷风叶,玉露雕落青梧枝”通过描绘庭院中风吹落叶和露珠打落梧桐的细节,渲染出秋意浓厚的气氛,也寓含了时光流转和自然变化的哲理。诗人以“身骑飞龙逐流电”表达对道教仙人般超凡脱俗生活的想象,暗指道士在修行中的飘逸。
“闻君受法通明殿”一句,表明诗人听说道士在通明殿接受佛法,可能是在进行某种仪式或修炼,体现了对道教仪式的敬仰。最后一句“万里云霄鹤一声,夜静归来月如练”,以鹤鸣和皎洁月光作为结尾,既象征着道士的仙气,又寓言了诗人对访道归来的期待和对超然境界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洞虚道院的景象,融合了自然景色与道教修行的元素,表达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超脱尘世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