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昌英叔知县之官麻阳

政坐诗无半点尘,天令著句锦江春。

远民蒙惠即真学,漫仕缘亲非为身。

许日相从今恨少,先生此别我谁邻。

不应更作徒劳叹,廊庙方寻密县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送昌英叔知县之官麻阳》。从诗的内容来看,杨万里是在送别一位友人昌英叔赴任麻阳知县之职。

"政坐诗无半点尘,天令著句锦江春。" 这两句表达了对昌英叔清廉自守、德才兼备的赞扬。在古代,"政治"常指官员的品行和治理能力,而"诗"则是文人墨客的心灵寄托。"无半点尘"意味着昌英叔在任职期间没有任何污点,正如一首诗中不会有多余的字句一样完美。此处"天令"指上天所授之命令,暗示昌英叔受命而为官,"著句锦江春"则形容他治理地方时,留下了像锦绣般美好的政绩和诗文。

"远民蒙惠即真学,漫仕缘亲非为身。" 这两句描写昌英叔对待百姓的态度以及他的官德。他不仅关心远方的百姓,使他们受益,而且他所学习的道理都是实实在在、对人民有真正帮助的,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

"许日相从今恨少,先生此别我谁邻。"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惆怅之情。"许日相从"意味着希望能与朋友长久地在一起,而现实中不能如愿,故而产生了"今恨少"的心情。"先生此别我谁邻"则表达了一种对昌英叔的依赖和信任,仿佛在他离开后,诗人感到失去了一个可靠的邻里。

"不应更作徒劳叹,廊庙方寻密县人。" 最后两句则是对昌英叔未来的期许和祝福,不要再为无谓的事情而感叹,而应该继续在官场中发光发热,如同寻找密县之人才一样。

综上所述,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崇高评价,也流露出对即将别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对昌英叔未来的仕途充满期待。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送林子方直阁秘书将漕闽部三首(其三)

亦闻小泊赞公房,清晓扶藜叩上方。

君与一僧游别嶂,我行百匝绕长廊。

风巾雾屦来云外,雪桧霜松满袖香。

政是炎官张火伞,不应多取海山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林子方直阁秘书将漕闽部三首(其二)

梅花国里荔枝村,颇记张灯作上元。

一别频蒙访生死,七年再见劣寒温。

属当闵雨祈群望,不得临风共一尊。

谁为君王留国士,吾衰犹拟叫天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送林子方直阁秘书将漕闽部三首(其一)

才趁锋车入帝关,又持使节过家山。

作仙茶囿芝田里,寓直蓬莱藏室间。

握手清谈纱帽点,羡君白日绣衣还。

来年贡了云龙璧,便缀金鸾玉笋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送罗永年归永丰

谁道三年聚,能胜一别多。

岁寒知子可,心折奈吾何。

所喜如椽笔,能挥却日戈。

老夫留病眼,看子中文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