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上观迎送有感

居人怜客千里来,扫堂为客致酒杯。

夜阑再拜客辞去,尊前美人不成舞。

阳关八叠倒玉船,销魂此地自年年。

船头旂竿船尾柂,南游江海北长安。

长亭出城十馀里,柳边人家饭游子。

少年此地几经过,白头相逢可奈何。

形式: 古风

翻译

当地人怜悯远道而来的客人,清扫厅堂摆上酒杯招待。
夜深时分,客人再三拜别离去,美人在酒杯前无法起舞陪伴。
阳关曲调回荡在倒置的玉杯中,这里每年都会令人销魂。
船头旗杆船尾舵,南下江海北上长安,旅途无尽。
长亭位于城外十多里处,柳树环绕的人家款待着游子。
年轻人曾多次经过此地,如今白发相逢,感慨万千。

注释

居人:当地人。
怜:怜悯。
客:客人。
扫堂:清扫厅堂。
致:摆上。
酒杯:酒杯。
夜阑:夜深。
再拜:再三拜别。
不成舞:无法起舞。
阳关八叠:阳关曲调。
倒玉船:倒置的玉杯。
销魂:令人销魂。
船头:船头。
旂竿:旗杆。
柂:舵。
南游:南下。
北长安:北上长安。
长亭:长亭。
饭:款待。
游子:游子。
少年:年轻人。
白头:白发。
可奈何:感慨万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切的离别之情与对往昔岁月的回忆。诗人以一种哀婉的情怀,表达了对远方来客的怜悯之心,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于美好时光无法复返的无奈。

“居人怜客千里来,扫堂为客致酒杯。”这里展现了主人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深切同情与热情款待,通过扫除尘埃和斟酌美酒的情景,可以感受到一种乡土文化中的真挚情谊。

“夜阑再拜客辞去,尊前美人不成舞。”诗人在夜色朦胧中一次次向即将离去的客人告别,而那个原本应当翩翩起舞的美丽身影,却因无法忘怀而未能尽兴,这里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无限眷恋。

“阳关八叠倒玉船,销魂此地自年年。”阳关是古代离别之地,诗人通过反复吟咏《阳关三叠》的曲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那“倒玉船”则象征着美好的时光被无情岁月推翻。这里的“销魂”更是表现了对这片离别之地无法忘怀的深刻印记。

“船头旂竿船尾柂,南游江海北长安。”诗人通过对船只装饰和方向的描述,隐喻着自己内心对于自由漂泊与定居生活之间挣扎的矛盾。

“长亭出城十馀里,柳边人家饭游子。”这一句则描绘了一种淡淡哀愁的情景,诗人在离别之地,通过对远方旅人的关怀,表现了自己对于他者的深情厚谊。

最后,“少年此地几经过,白头相逢可奈何。”这里诗人回望往昔,感慨于时光易逝,年华老去,而当年的热血青年如今已是白发苍苔。对过往的追忆与现实的无情比较,让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愁和惆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物对比,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人性情怀,是一篇极富表现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沈丘道中

霜雾沈远星,芳林语春鸟。

客眸带馀睡,马力健清晓。

凝烟披草际,初日动林表。

心随和风快,兴与飞云杳。

芬菲怅已晚,夏阴生桑枣。

慷慨一据鞍,此怀殊未了。

形式: 古风

秀蔓

秀蔓依檐老,寒枝映屋疏。

寒暄候虫报,昏旦老鸡呼。

已饭新收稻,仍烹自种蔬。

邻邦有佳酿,冲雨隔江沽。

形式: 五言律诗

纳凉

靡靡春事退,寂寂夏日长。

日西骑马归,卧此北户凉。

官事幸休逸,甘为白头郎。

朝出暮还家,悠悠愧路旁。

所欣药物灵,颇觉疾病康。

幸免三已愠,敢希五馈浆。

难堪七有馀,不过三已尝。

呼儿且粝食,贫固士之常。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苏叔党吕知止许下见访叔党有诗戏赠以此奉答

三年齐安有江山,可当中原故人面。

北来尘埃逢故人,眼前却作江山见。

君似江山定不疏,能出吾言世亦无。

苏郎下笔妙无敌,吕郎与谈惊未识。

凤雏骥子未宜轻,囊空各有千金璧。

赠君锦绣与琼瑶,报我琅玕金错刀。

溪毛潢污未相弃,岁暮与君甘缊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