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归觐得如所请喜而有作

客路思亲倍黯然,心旌无日不悬悬。

八年违养空劳梦,一疏陈情已动天。

衮衮风尘催去骑,萧萧书剑觅归船。

承恩幸沐金绯宠,引领诸孙拜膝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旦在得到允许回家探望父母后所作,情感真挚,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思念与归家的喜悦。

首联“客路思亲倍黯然,心旌无日不悬悬。”开篇即点出诗人离家在外,心中满是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之情在旅途中尤为强烈,每日都如悬在心头,无法释怀。诗人以“黯然”二字描绘了内心的沉重与忧郁,形象地表现了离家之苦和对家人的深深眷恋。

颔联“八年违养空劳梦,一疏陈情已动天。”进一步深化了对亲情的渴望与思念。诗人离家八年未能尽孝,只能在梦中与亲人团聚,但梦醒后仍是孤身一人,徒增哀伤。然而,一封表达深情的奏疏却感动了上天,最终使得他得以回家探亲,实现了长久以来的愿望。

颈联“衮衮风尘催去骑,萧萧书剑觅归船。”描述了诗人归家途中的景象。滚滚的尘土和风声伴随着他匆匆赶路的马匹,而他手中握着的书卷与剑,则是他身份与志向的象征。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寻找着归家的船只,急切而坚定。

尾联“承恩幸沐金绯宠,引领诸孙拜膝前。”表达了诗人归家后的喜悦与满足。在得到皇恩的宠爱后,他得以与家人团聚,尤其是能亲自引领孙子们拜见自己,这让他感到无比的幸福与自豪。这一场景充满了家庭的温馨与和谐,也体现了诗人对家族传承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深厚情感以及归家的喜悦,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中士人对于家庭责任与个人理想的双重追求。

收录诗词(130)

杨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途次用王汝洁韵

酿雪新寒凛客衣,扁舟载得旧书归。

波涵月色光相射,帆挟风威势欲飞。

身外虚名看海市,江边清梦绕神畿。

八闽望望如天远,定省何堪十载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入京不谒刘瑾又无私觌之礼调补温州有感

青天白日此行藏,屈已安能媚左珰。

十载登朝无寸补,一麾出守有馀光。

思亲顿觉愁成缕,报国悬知鬓未霜。

公道式微私贿盛,何时重复旧彝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游虎丘山

形胜东吴羡虎丘,登山彷佛我曾游。

讲经台废名犹在,试剑池荒水漫流。

烟艇江头歌互答,风铃檐外语相酬。

凭高怀古情无限,极目长空独倚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王敬止韵

分符便向浙东行,于国何尝系重轻。

蕞尔偏方民力竭,萧然一榻梦魂清。

年光冉冉惊流转,潮信劳劳惯送迎。

惟有梅花相慰藉,又将春色到山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