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四十一首(其二十二)

虞帝尚钦恤,大禹泣罪人。

所以圣者心,天地同一仁。

周政失其御,侯章僣无伦。

刍灵既莫施,作俑亦不闻。

秦穆一朝逝,殉以三良身。

临穴殊懔慄,仰天亦悲辛。

古犹惜累辜,如何杀俊民。

王诛一以失,流毒荡无垠。

骊山锢重泉,银海通幽津。

遂使三秦众,半作地下尘。

天道本好还,嬴族亦沉沦。

因歌黄鸟诗,重为仁者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薛瑄所作的《拟古四十一首》中的第二十二首,通过对比古代圣贤的仁慈与后世政治的失序,表达了对仁德治国的向往和对暴政的批判。

首句“虞帝尚钦恤,大禹泣罪人”引用了虞舜和大禹的故事,强调古代帝王对百姓的关怀和对罪人的同情,体现了仁政的理念。接着,“所以圣者心,天地同一仁”进一步阐述了圣人之心与天地之道的相通,即仁爱是贯穿宇宙万物的根本原则。

然而,诗中随后转向对后世政治的批评:“周政失其御,侯章僣无伦。”指出周朝末期政治失控,诸侯僭越,秩序混乱。接着,“刍灵既莫施,作俑亦不闻”讽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败坏,连祭祀礼仪都荒废了,更不用说遵循道德规范了。

“秦穆一朝逝,殉以三良身”描述了秦穆公去世时,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力,不惜牺牲三位忠良的故事,体现了暴政的残酷。接下来,“临穴殊懔慄,仰天亦悲辛”描绘了忠良之死的悲惨情景,以及人们对这种暴行的恐惧和哀伤。

“古犹惜累辜,如何杀俊民”表达了对古代尚且珍惜人才、避免滥杀无辜的感慨,反问现代为何会如此对待杰出的人才。紧接着,“王诛一以失,流毒荡无垠”揭示了因政治决策失误而导致的广泛灾难和痛苦。

最后,“骊山锢重泉,银海通幽津”描绘了秦始皇陵墓的封闭和地下的幽暗,象征着暴政的终结和亡国的命运。“遂使三秦众,半作地下尘”说明了秦朝灭亡后,大量人口死亡,成为历史的尘埃。“天道本好还,嬴族亦沉沦”指出历史的循环和报应,即使强大的秦朝最终也难逃衰败的命运。“因歌黄鸟诗,重为仁者陈”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诗歌来弘扬仁德,警示后世。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圣贤与后世政治的对比,深刻反映了作者对仁政的向往和对暴政的批判,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循环和报应的思考。

收录诗词(1331)

薛瑄(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古四十一首(其二十三)

回观自古来,黄金世所急。

郿坞几万斤,梁苑亿千镒。

贪求刻人骨,堆积盈家室。

宁知造化权,随时有消息。

人无长盛年,物无不散日。

金穴竟荒虚,金谷亦空寂。

发冢尚有儒,胠箧岂无力。

长见聚金人,终为大盗积。

往者既悠悠,来者方役役。

旨哉庄生言,独无郢中质。

形式: 古风

拟古四十一首(其二十四)

蒿莱不招凤,梧桐不栖鸡。

物故各有趣,高卑焉可齐。

伯夷居东海,吕望钓磻溪。

峨峨太行巅,荟蔚方朝跻。

阳光烛四表,发轫岐山西。

二老既云往,妇子争扶㩦。

固知贤圣人,去就关崇卑。

试听紫芝歌,坐见嬴道隳。

形式: 古风

拟古四十一首(其二十五)

王良称善御,时方尚诡遇。

季子洛阳归,张仪关中去。

佩印誇乡里,驱车塞道路。

说合从与横,而取贵将富。

孟轲陈王道,反为迂阔误。

已哉无复言,远矣哲王寤。

形式: 古风

拟古四十一首(其二十六)

骊珠不易探,至理不易论。

端木称达者,性道犹弗闻。

五十知天命,玄圣有遗言。

区区事末学,役役劳其身。

葩藻灭素质,声利迷心源。

有若亡羊客,秪见岐路分。

何当息冥升,来复求其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