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玉管潜移律,东郊始报春。
銮舆应宝运,天仗出佳辰。
睿泽光时辈,恩辉及物新。
虬螭动旌旆,烟景入城闉。
御柳初含色,龙池渐启津。
谁怜在阴者,得与蛰虫伸。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到来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来表达诗人迎接新生和希望的情怀。开篇“玉管潜移律”采用了比喻手法,将时间的流逝比作美妙的音乐,暗示着春天的脚步悄然临近。“东郊始报春”则直接指出春天已经到来,诗人选择在城东(古代常认为东方是生机勃勃之地)迎接春天。
“銮舆应宝运”中的“銮舆”指的是帝王的车驾,“宝运”则是吉祥的时刻,这里用来形容春天到来的庄严与喜庆。紧接着“天仗出佳辰”进一步强调了这个观点,天子(皇帝)的仪仗队伍在美好的时候出现,象征着春天的光明和纯洁。
“睿泽光时辈”中的“睿泽”指的是君主的恩泽,而“光时辈”则是光耀于当代之意。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皇帝及朝政的赞美之情,认为春天到来带来的不仅是自然界的更新,更有国家和百姓的福祉。“恩辉及物新”进一步阐述了这种观点,君主的恩惠如同春日的阳光一样普照万物,使万物得到滋润而生长。
“虬螭动旌旆”中的“虬螭”是古代宫殿上的一种装饰,而“旌旆”则指的是旗帜。这句描绘了春日里皇宫的壮观景象,宫殿上的装饰在风中摇曳,与飘扬的旗帜交相辉映。“烟景入城闉”则是将这种美丽的景色延伸到了城市之内,让人感觉到春天的气息已经弥漫至每一个角落。
“御柳初含色”中的“御柳”可能指的是皇帝游幸时所经过的地方,而“初含色”则是柳树刚刚萌发新芽,带有淡淡绿意。这里诗人通过对植物生长的细腻描写,再次强调了春天到来的主题。“龙池渐启津”中的“龙池”可能指的是皇家园林中的一处水域,“渐启津”则是表达这处水域在春天慢慢解冻,开始有船只出入。
最后两句“谁怜在阴者,得与蛰虫伸”则是一个转折。诗人突然提出一个问题,对于那些仍旧在阴冷中的人来说,是谁能够理解他们的处境?而“得与蛰虫伸”则是说这些人能像初生的蛰虫那样得到生长的机会。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也表现出了诗人对生命万物皆能更新的美好憧憬。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以及对自然界生机勃勃的赞美。同时,也不忘表达对皇帝及朝政的支持与期待,体现了唐代诗歌中常见的礼仪性和政治性。
不详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
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
城郭遥相望,唯应见白云。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