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每叹西湖境未殊,向来人物有还无。
红蕖绿竹浑相得,明月清风亦不孤。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西湖风光的诗句,出自宋代诗人汪莘的《夏日西湖闲居十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对西湖美丽景致的怀念和欣赏,以及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力的感悟。
“每叹西湖境未殊”表明诗人对于西湖的风光仍然赞叹不已,感觉到其美丽如故,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有所改变。接下来的“向来人物有还无”,则是说过去与现在相比,来往于此的人物或多或少,有些已经不再出现,这里蕴含着一丝时光流转中人事变迁的感慨。
然而即便如此,“红蕖绿竹浑相得”描绘的是西湖边上各种植物生长茂盛,色彩斑斓,形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画卷。这里的“红蕖”指的是荷花,而“绿竹”则是湖畔常见的竹子,它们在夏日里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西湖特有的生态景观。
最后,“明月清风亦不孤”,诗人通过对明亮月光和清新的风的描绘,表达了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即便是在没有人的时候,月光和清风也让诗人感觉不到孤独,因为它们像是大自然赋予的伴侣。
总体而言,这几句诗不仅展示了西湖夏日的美丽景色,也透露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和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不详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急管繁弦樽俎閒,何人静眼对湖山。
怪来水面无鸥鹭,多在残蒲落照湾。
十里湖山苦见招,柳堤荷荡赤栏桥。
待他朝市人归后,独泛扁舟吹玉箫。
压架春风十万条,护檐霜干自萧萧。
一朝尽识群贤面,陡觉星辰共碧霄。
石头城上望斜晖,览尽金陵寂寞归。
叹息青天如许大,可无一个凤凰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