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晓峰

在山不见山,出山山更好。

披衣五更起,山色入门早。

空翠落琴床,晴光动林表。

自有天地来,万仞青不了。

寄言山中人,古今亦昏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色之美与时间流转的哲理。首句“在山不见山”,以一种隐喻的方式,表达出山的存在并非直观可见,而是需要心灵去感知。接着,“出山山更好”则暗示了走出山林后,对山的欣赏更加深刻,引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

“披衣五更起,山色入门早”描绘了诗人清晨即起,迎接山色的情景,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接下来的“空翠落琴床,晴光动林表”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绘,展现了山间清晨的宁静与生机,空中的翠绿仿佛落在琴床上,晴朗的阳光在树林边缘轻轻摇曳,生动而富有画面感。

“自有天地来,万仞青不了”进一步深化了对山色的赞美,强调了山的永恒与壮丽,即使万丈高峰也难以完全描绘其美。最后,“寄言山中人,古今亦昏晓”则以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对山中人的关怀与思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山的美与自然的规律始终不变,蕴含着对生命与宇宙的深沉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和对时间流逝的哲学思考,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点。

收录诗词(1955)

胡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叙班刘南奎还临江省亲

日出狮峰顶,鹊鸣庭树枝。

慈母出门望,儿从天上归。

一别十三年,母子隔远道。

不忧岁月深,但恐母年老。

儿仕大鸿胪,母在高堂居。

有禄不得养,问安徒寄书。

儿今乞归省,诏许还乡井。

暂经洪都门,遥指白云岭。

一笑偶相逢,论诗铁柱宫。

相逢即相别,挂席趁回风。

回风吹五两,南浦春波长。

就船买鲤鱼,沿月棹歌响。

登堂进流霞,更栽萱草花。

百岁母身健,愿儿长在家。

形式: 古风

晴响始鸣条,寒威稍侵户。

声䋣知杂霰,溜密应兼雨。

寻灯靡靡飘,度隙斜斜舞。

兴极还思剡,歌长重和楚。

寂寞大音希,悠然向谁语。

形式: 古风

辞世颂

臣有一寸葵,托根空谷间。

中有向日心,炳如九还丹。

日照葵在地,葵倾日在天。

由来忠义者,存殁无不然。

臣心愿如葵,日照千万年。

形式: 古风

前有千万年

前有千万年,不知是何物。

后有千万年,变化安可测。

河中龙马未生时,谁辨东西与南北。

混沌死,七窍生。

昆崙水源直到海,千流万派何由清。

但见两轮日月东西走不息。

人言火精与水银,锻冶红颜冻梨色。

消磨绿发如星星,人生得意且为乐,何用空名留汗青。

形式: 乐府曲辞